本报讯 有着“国鱼”美称的松江四鳃鲈位列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首,然而,却因其产量稀少、品种珍贵,许多食客只闻其名而未尝其味。日前,第二届“松江四鳃鲈节”开幕活动中邀请了市民代表免费品尝松江四鳃鲈的美味;随后启动的“松江四鳃鲈优惠品尝周”活动中,松江四鳃鲈批量“游”上了百姓餐桌,首次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开放“流通”。
松江四鳃鲈,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史料记载,民间曾有幸品食四鳃鲈的鲜味者,多因偶然野生抓捕,未曾有人工养殖;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屈指可数的养殖基地研发技术突破,松江四鳃鲈逐步实现了市场供应,但由于养殖技术难度偏大,价格居高不下,一尾重达40至60克的四鳃鲈售价近400元,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仍旧只能望而却步。
在松江四鳃鲈优惠品尝周中,松江四鳃鲈首次在4家指定销售酒店以每尾128元的价格推向市场,同时,松江四鳃鲈销售也首次有了自己的专门店。“经过前期市场调查,希望松江四鳃鲈能以更亲民的姿态与市民见面,也让更多市民有机会尝鲜。”谈到举办这一届松江四鳃鲈节的本意,上海四鳃鲈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复旦大学松江鲈项目组负责人王金秋表示。
据王金秋介绍,松江四鳃鲈对生长环境要求高,繁殖过程不同寻常。繁育期在海水中进行,到了生长期才回到淡水环境,如此,松江四鳃鲈一年要完成两次洄游,但由于长期以来水利兴建、环境破坏,原本赖以生存的水道被阻断、消失,松江四鳃鲈濒临绝迹。
目前,松江占地400亩的四鳃鲈养殖基地内,研究者建立起了高度模拟自然水体的生态养殖体系和水处理系统,以遵循松江四鳃鲈的洄游和繁殖规律,不仅模仿河流、湖泊的潮涨潮落,波浪、水深和流速,还通过盐分和矿物质含量来调节海水与淡水的区别和过渡。具有绿色循环的水处理养殖池中,还还原了牡蛎壳、黄沙、珊瑚石等松江四鳃鲈所需的天然依傍物,以改善水质。
复杂的水循环设计和养殖系统,给松江四鳃鲈带来了繁育所需的“安乐窝”,如此,也建立起了从长江口种群原种保存、鱼种培育、繁殖到成鱼养殖的完整技术产业链,为实现规模化养殖与一定规模的市场流通带来了希望。让市民品尝松江四鳃鲈的鲜美,归根结底还在于背后的产业支撑。未来,松江四鳃鲈养殖基地将以此生态养殖体系为模式,复制出更多养殖场所,为松江四鳃鲈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生命力;同时,研究者也希望内陆河道整治和生态修复,能让松江四鳃鲈早日真正回归故里,使规模化放养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