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杨凌已经在我国18个省区140个市县布局建立了207个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年培训农民3.5万人次,推广面积4700多万亩,年实际推广效益133亿元。累计推广良种1700多个,面积超2亿亩,转化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1000多项,5000多万农民从中受益。”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郭社荣说。
农高会成了农业技术的“奥林匹克”
“我的桃树现在2米多高,冬天还能不能施肥?一棵树要施多少?有的树出现萎缩,怎么处理?”
不久前的第二十一届杨凌农高会农业专家咨询现场,尽管距专家下班时间已经过去近两个小时,67岁的董长印还有很多问题要咨询,但为了“不耽误专家休息”,老董打算第二天再来,并且留下专家电话以便日后咨询。
董长印是山西芮城人,在电视上看到杨凌农高会的信息后坐了近4个小时的大巴赶了过来。为了解决栽种苹果树和桃树过程中遇到施肥、剪枝等方面的问题,他专门来农高会向专家“取经”。在杨凌农高会期间,像这样来“取经”交流学习的农民和企业还有不少。
每年11月初,杨凌都会举办农高会,它被誉为农业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杨凌示范区充分利用这一品牌,把农高会打造成为一个科技示范推广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很多农民和企业在农高会上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
专家手把手传授,企业建基地推广新技术
作为一所在杨凌土生土长的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围绕区域主导产业,通过建立试验示范站、专家大院、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等形式,开辟了校地携手推广农业科技的新途径。
截至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在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河南等省区,建立了23个永久性试验示范站、37个专家大院和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形成了“大学十试验站十示范户十农户”的科技进村入户快捷通道。800多名专家常年依托试验示范基地,在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400多项,有效解决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同时,杨凌示范区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有一定农业专业技术特长或销售、管理经验的人员或企业,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帮助农民和涉农企业解决“三农”发展中的相关问题,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除了推广农技,杨凌示范区还“种农技”,通过职业技术职称评定培养“土专家”。截至目前,北方15个省区118个县区7100多人获得了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为旱区培养了一批农技“土专家”。 龚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