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三农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治污改厕补基础短板,房前屋后留田园风光~~~
治污改厕补基础短板,房前屋后留田园风光~~~
治污改厕补基础短板,房前屋后留田园风光~~~
治污改厕补基础短板,房前屋后留田园风光~~~
治污改厕补基础短板,房前屋后留田园风光~~~
治污改厕补基础短板,房前屋后留田园风光~~~
治污改厕补基础短板,房前屋后留田园风光~~~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治污改厕补基础短板,房前屋后留田园风光
河北内丘县村庄美丽“蝶变”
  “垃圾围村”一直是农村老大难问题。河北有近5万个行政村,相当数量的农村存在“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等问题。2013年全省启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首批选取8000多个村庄,打造现代化宜居乡村。

  ●面貌提升不是“面子工程”,补基础欠账,从村民最受益的难题入手 

  深秋时节,走进邢台市内丘县侯家庄乡岗底村,成片的果树上苹果挂满了枝头,一排排红瓦白墙的农家小楼,在周边青山绿树的掩映之下,煞是美丽。作为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重点村,岗底村变了。 

  “这次改造提升重点,就是从百姓最直接受益的民生难题入手。”岗底村党支部书记杨沣军说,除了民居改造、村庄绿化等常规“动作”外,他们把治污、改厕作为主攻方向。 

  “以前平房老宅的排污管道太细,排不进主管道,流得家门口都是,挺闹心的!”村民王成亮说,今年村里对污水排放管道进行了改造,投资60万元新建了污水处理站。让全村的生活污水都能流进污水管网,不仅环境美了,产生的中水还能用于果树浇灌。 

  完善排污管网,为改厕提供了便利。在岗底村,街边新建了十余座水冲公厕,外观上木质、青石等风格不同。公厕内部,洁白的陶瓷便池,平整的水泥地面,冲水管道设备齐全。杨沣军说,今年村里新盖了水冲公厕后,把原来的旧茅圈全部拆除,在住户集中的地方几家合用一个,村保洁员负责打扫清理,村里整洁干净了。 

  岗底村是苹果专业村,家家户户种果树,以前修剪下来的树枝堆放在门前屋后,杂乱不堪。为维持村庄整洁,村里建起了以树枝为原料的秸秆气化站,集体回收,供全村统一用气。 

  在村民活动中心旁,还有一座气化站储气柜,“这个气化站的供气能力将达到2000立方米,村民日常做饭用不完的气体,存在储气柜里,到冬天,足够全村取暖了。”杨沣军说,不少村民已经提前在家里安上了燃气壁挂炉,今年冬天能用上跟城里一样干净、便利的集体供暖! 

  在内丘县金店镇文孝社区,一座集民事代理、医疗卫生、购物、信息技术服务等于一体的村民服务中心刚刚落成。这个社区整合了境内6个村,实施联村集中供水、污水联网集中处理工程,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建设成本400万元。24小时供水,让家家户户喝上了纯净的自来水;污水集中治理设施,让生活污水实现了处理再利用;下沉式中转箱,让生活垃圾能够及时清除;厕所无害化改造,村路上再也看不见又脏又臭的连茅圈厕所…… 

  ●改造环境不是推倒重来,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留住美丽“乡愁” 

  改造提升不是推倒重来。岗底村的街道上,施工人员正在用鹅卵石“装点”辅路。杨沣军说,村里就地取材,用当地山区特有的蘑菇石,统一贴上一米多高的墙围。同时,对村内一些原有的石头房、石头墙,保留原貌,不搞大拆大建。保护好一间间古朴农舍、一条条古街老巷,打造太行田园风情的新农村。 

  岗底村尊重农民意愿,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新建了或大或小的菜园,不少村民还在自家院子里开辟了小菜地,种了大葱、萝卜、白菜、油菜等各种蔬菜。村道两侧建设了多个小绿地和小游园,除了原有树木,新栽植了各种花朵,给乡村增色不少。 

  同样,在文孝社区,街上的篱笆菜园绿意盎然,街心游园地方特色浓郁,让人心旷神怡,漂亮的红色坡屋顶,干净的象牙白色外墙和典雅的深灰色墙裙,显得整洁干净。平改坡的红色房顶是树脂瓦,不仅好看、防雨雪,而且还冬暖夏凉、结实耐用,金店镇党委书记葛建敏说,“为了使文孝社区成为一流新民居,我们聘请了江苏省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对几个村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 

  在村子里,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仿古式牌楼。葛建敏说,金店镇是“古二十四孝———郭巨埋儿”的故事发源地,传统孝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尚有郭巨塔、郭巨碑、慈仁寺等多处历史遗迹。为保护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文孝社区建设过程中,对西文孝村的唐代千年古寺———福胜寺、东文孝村三官庙等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葺,同时,根据当地“郭巨埋儿得黄金”的孝文化传说,以孝文化为主线,在村里设计一些人文雕塑、文化小品,在村里形成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

  ●美丽乡村根在民富,鼓励发展生态产业,农村好环境才更持久 

  “霜降季节到,富岗苹果红。”岗底村村民韩利江家的院子里,摆满了刚刚收获的苹果,韩利江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的3亩苹果地收了1.5万斤优质苹果,正在分箱准备出售。 

  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不光是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关键是要发展富民产业,把产业链做长,加快村民致富。“产业发展了,美丽乡村才是可持续的,我们鼓励村民发展生态产业,鼓励他们考技能证书,从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 

  这些天,天南海北的人开着大车小辆来到岗底,慕名来采摘岗底村的特色产品———富岗苹果。杨双牛说,“今年从霜降到现在的半个多月时间,每天来的车都在300辆以上。今年到岗底采摘富岗苹果的有10个省市的‘采客’,还有加拿大的远方‘采客’,先后来采摘的多达万人,采摘苹果1万多箱。” 

  岗底村苹果树都在三沟两峪一面坡上,3.5米宽17公里长的盘山道,常被堵的水泄不通。杨沣军说,采摘时节村里不得不派人当“交警”。 

  村庄美了,环境好了,来的游客也多了,岗底村已有延龙山庄、龙岗山庄、燕春明酒楼3家饭店,能供300人就餐。由于采摘苹果的多,预订食宿都困难。延龙山庄老板杨书群说,他的饭店有十个餐桌,能招待100人就餐。村里的苹果一熟,客人多的装不下。人多桌少,不得不这拨儿吃罢下拨儿吃。这个月“翻桌”招待客人就有三回。村民杨建民看到了商机,也办起了“农家乐”。 

  另一边,文孝社区的产业投资也正如火如荼。已投资5000万元建设800亩的旺族东文孝高效农业园;投资280万的昌盛达养马基地,已存栏马匹60匹,带动5户发展养马,年增收2万元;发展财晟蔬菜种植合作社、金鑫蔬菜种植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 

  环境美了,人也变了。如今,“一村一业”“一村多业”或“多村一业”正在各地形成。                杨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报道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公告
河北内丘县村庄美丽“蝶变”
河北土地经营权预期收益可质押贷款
山东财政转移支付首次挂钩农业转移人口
甘肃开始实施金融服务“村村通”
青海师范生赴农牧区任教将由政府补偿学费
浙江居家养老服务站覆盖75%农村社区
杨凌示范区给农民致富金钥匙
东方城乡报三农生活B06河北内丘县村庄美丽“蝶变” 2014-11-25 2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