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村镇建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从“经济薄弱村”到打造“宜居村庄”的“全国文明村”~~~
2014年09月18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经济薄弱村”到打造“宜居村庄”的“全国文明村”
金山大茫村:聚力谋发展 共筑“幸福梦”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代陶渊明笔下如梦如幻的桃花源,如今正是大茫村的真实写照。日前,记者来到金山区朱泾镇大茫村,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民房,宅前屋后那错落有致的小菜园、小花园映入眼帘,花木飘香、道路宽敞,村民们欢快的笑声在田舍间荡漾。据介绍,相传为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所凿的胥浦塘在大茫村东南面静静流淌,千百年来滋养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大茫村。2011年,大茫村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村”,至今在金山区还是唯一一家。近三年来,大茫村着眼实际,走创新发展之路,向着“村容村貌洁、家风家训多、乡规乡约细、好人好事常”的目标努力,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

  □记者  杨清悦        

  2013年,大茫村村级可支配收入达500多万元;2011年,大茫村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村时,村级可支配收入为350万元。数目看似不少,但与“全国文明村”中的一些老牌先进村(如闵行区九星村)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让一些对大茫村村情不太了解的人产生了疑问:上海仅有7个名额的“全国文明村”,为何“经济实力平平”的大茫村也会入选其中?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寻找到了答案。

  经济是基石

  收入高了村民安心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村级经济基础薄弱,大茫村一直是朱泾地区有名的贫困村。2000年,现任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钟孝铭刚上任时,村级集体欠债480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仅为7.2万元,村里还有30多户贫困人家。那时,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水稻,收入甚微。据悉,村里曾与国营厂联营办过几家小羊毛衫厂,有过一段时间不错的经济效益,但后来因为合作的厂家在市场竞争中倒闭关门了,村办企业只好把400多台毛衫横机分给村民抵了工资。

  面对薄弱的基础,钟孝铭重新梳理了村级经济发展思路:首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可持续发展;其次,调整农业种养殖结构,求特色、重效益。“我这一届村领导班子,正是从400多台横机上着手,开始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老钟告诉记者,当时400多台毛衫横机闲置在村民家中,村干部与党员、群众代表便逐一上门拜访镇上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服装和毛衫企业,承接为多家企业辅助加工的业务。在村干部的鼓励、党员群众的宣传和创业带头人的指导下,许多妇女在家里开设了服装加工点,利用400多台横机从事服装、毛衫辅助加工业务,不仅解决了500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而且每人每年增加收入1.5万余元。

  随着村级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大茫村开始积极探索招商创新之路。为了提升实业型企业的发展空间,先后投资300多万元,改建扩建标准厂房3900平方米,吸引了72家企业落户,其中实业型企业8家。此外,在推进村级实体经济招商工作中,盘活存量土地4.8亩,修建旧厂房,同时,投资250万元改建新标准厂房1630平方米,筑巢引凤,进一步提升了村办企业的能级,为大茫村级经济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与此同时,大茫村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该村积极挖潜,调整农业结构。目前,全村有农田5300亩,百分之百流转到村里,由村民委员会代表让本村的22家种粮大户来承包用地。近年来,该村建起12个专业合作社,引进优良品牌,打造“精品农业”,种植西甜瓜、果树、蔬菜等。西甜瓜合作社种植的“珠丰牌”甜瓜,连续三年获得上海市甜瓜评比金奖。

  “现在的收入比以前高多啦!”大茫村建设10组妇女小组长徐白妹告诉记者,以前妇女小组长每月只有300元的工资,如今大茫村的妇女小组长按照所辖区域的户数来计算报酬,少的每个月也能有工资2000元左右。据介绍,去年,大茫村人均纯收入18251元,名列全区前茅,早已摆脱了“贫困村”的帽子,“经济是基础,能有现在的收入我们已经很开心了,文明村主要还是看‘文明’嘛!”徐白妹笑着说道。

  改善村貌

  打造美丽宜居村庄

  家住大茫村建设3组的金福云是村里有名的百岁老人,102岁的他至今仍耳聪目明,口齿清晰,每天早晨五点半便准时出现在队里的茶馆里,走路都不需要人搀扶。“我在大茫村这么久,村里的变化都看在眼里,你看这路修得那么平,现在的日子好过得不得了。”记者前去拜访时,老人正在邻居家里观看别人打牌。村民告诉记者,老人身体硬朗得很,现在连孙子都做爷爷了,五世同堂令乡邻乡亲羡慕不已。4个月前,大茫村中心路段安装了180盏路灯,这也让老人非常高兴,“以前村里只要一到晚上,道路没有灯,很不安全。现在路灯装好了,村里道路变得亮堂堂的,小辈们晚上出行或者上夜班回来安全多了。” 

  今年73岁的张永法是大茫村13组的普通村民,前不久家里刚盖起一座三层小楼,正当他为安装抽水马桶生活污水排出不便而烦恼时,碰巧赶上村里实施农村生活污水纳管工程。于是,一条管子通到老张新房子后面的化粪池内,通过泵房定期将生活污水及时抽走进行集中处理。就这样,老张不用花一分钱就解决了大问题。他说:“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生活惬意,你看外面房子那么多白墙都是村里出钱免费给村民刷的。”原来,为彻底改变村里的卫生面貌,大茫村从2011年以来已经累计投入220万元,建造了12个污水处理站,对全村1117户农户污水统一纳管。另外,村里组织了一支10人的保洁员队伍,整村推荐户厕改造1003套,建造公共厕所两座,农户的卫生厕所覆盖率达100%以上,村里的河道水质也达到了三级标准。

  记者看到村东面整齐排列的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民房是大茫村在2011年至2014年间相继投入5530多万元改造的,陈旧的民房换上“新装”,宅前屋后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错落有致,不但美化环境,而且为新农户提供绿色土特产。同时,村里还投入资金,翻建统一标准的鸡、鸭棚,免费供农户使用。“现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但当时做通村民思想工作难度确实不小。”徐白妹告诉记者,作为村里的妇女小组长,在为村民翻建鸡鸭棚,甚至免费刷新白墙时都会遇到许多阻力,“当时有户人家还赌气说‘谁要你们刷墙呀’,我也是好言相劝半天,说现在村里条件好了,以前就算结婚都没机会刷这么白呢,这样‘连哄带骗’开着玩笑才让他们同意刷墙。”徐白妹感慨道,正所谓百姓百姓,百家百姓,村民工作也有很多学问在里头,现在大家看到村里环境这么好了,才明白当时村里决心改造也是用心良苦。

  今年58岁的邵洪其在朱平公路西面承包了30亩土地种植葡萄和黄桃,1983年至今已经种了30余年葡萄,他也对大茫村如今的变化赞不绝口:“马路拓宽以后,我这边车辆进进出出也方便多了,多年前曾是坑坑洼洼泥路,要是一下子几十箱葡萄往外运会很麻烦!”同时老邵表示,自从大茫村创建成为全国文明村以后,也为自己的葡萄进一步打开了销路,品质上乘的葡萄搭上了全国文明村的顺风车更能卖个好价钱,这让老邵乐开了花。据介绍,朱平公路全长10.37公里,纵贯全村中部,连接朱泾与浙江平湖。如今,朱泾三路公共汽车已经通到农户家门口,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同时,村里不断投入,修筑与加宽路面,实现了全村水泥路面户户通。

  钟孝铭告诉记者,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村后,大茫村又围绕“田园宜居、村庄宜居、生活宜居”的总目标,以花园式村庄的新面貌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全村绿树成荫,涵养林面积达1000亩,草坪766亩,村中心道路两旁载有金边黄杨、桂花、美人梅、花石榴、红花继本球等20多种花草树木,村里为此还专门组织15人的绿化养护队伍,分为三个组,常年进行精细管理,希望通过环境的改造让村民们生活得更加舒心。

  关心群众生活

  成就百姓“幸福梦”

  近年来,大茫村坚持加强党组织建设,落实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围绕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全力打造精神文明村。“我们的工作方法就是用热心服务换取村民的情意,用诚心待人换取村民的同意,用耐心调解换取村民的满意。”钟孝铭介绍说,随着村级经济不断壮大,村委班子着重考虑的是如何才能让村民“日子过得更舒服”。

  近三年来,大茫村对贫困、患病家庭,80至89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大学本科生等进行定期上门慰问,共发放慰问金382800元,受益村民1424人次。目前,村里有1个篮球场,1个健身点,每天晚上都有众多中、老年村民聚在一起跳广场舞进行体育锻炼,成了村里的一道亮丽的文体风景线。此外,全村医疗养老保险达到全覆盖,村卫生室使用就医一卡通,方便了村民就医。全村现有80岁以上老人196人,占常住人口总量的6%,其中90岁以上有15人,尊老爱老蔚然成风。

  据了解,外来媳妇一直是大茫村群众工作的重点。由于早年大茫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使得“村里的姑娘飞出去,村外的姑娘不愿来”,久而久之,村里的大龄男青年难以成家,不得不将目光对准了外来媳妇这一群体。如今在大茫村,共有来自安徽、江苏、广西等19个省、市、自治区的外来媳妇157人,占全村1117户总数的14%。她们的到来,给大茫村的妇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以往传统的服务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大茫村专门落实村干部与每名外来媳结对,一一建立详细的档案,实行“专项化”关爱服务,成立了具有大茫特色的“暖心娘家人”外来媳妇联谊会,为外来媳妇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搭建平台,并在创业就业、家庭生活、法律维权等方面为她们提供多方位的教育培训、帮助服务和贴心关怀,让她们更好地入乡随俗。刘菊是大茫村的157名外来媳妇中的一员,她刚到大茫村时,因做服装女工从而萌发了创业的念头。由于人生地不熟,创业之路一再坎坷,村干部知晓后,主动联系落实厂房,多方面给予扶持,继在朱泾镇广福街开了一家二三十人的服装加工点后,三年前扩大规模,在老家盐城开办了一家二三百人的服装加工厂,和爱人一起经营管理,30岁就奔上了致富路。“心安,则人定。一个外来媳妇就是一个家,157个外来媳妇关系着157个家庭的稳定与幸福,也关系着村子的和谐安定。”钟孝铭说,关心外来媳妇的生活,就是要让她们对大茫村真正有归属感。

  【记者手记】

  “全国文明村”,重在“文明”,“宜居村庄”要的更是老百姓的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不应成为唯一指标,农村天地广阔,并不是所有乡村都有机遇“大富大发”;综合实力、环境美好、管理民主、村民的“安”与“乐”就是大茫村交给我们的满意答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村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政策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金山大茫村:聚力谋发展 共筑“幸福梦”
东方城乡报村镇建设A08金山大茫村:聚力谋发展 共筑“幸福梦” 2014-09-18 2 2014年09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