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现状:种粮大户探用植保机械
湖南是“水稻第一大省”,但水稻也遭受着病虫害的侵袭,湖南不少地方曾经经受切肤的“虫灾之痛”。今年“盛夏不热、晚秋不凉”的特殊天气让农户更感“虫来了”的可怕。
“要实现晚稻虫口夺粮,抓好水稻病虫防控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性措施。”湖南省植保植检站站长欧高财说,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植保工作需要先进的农业装备来支撑,目前植保机械化在湖南利用率还较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湖南省农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程机械化的环节中,机械植保率相对更低。
如何发动农户进行机械化植保?湘潭县农机局的做法是发动大户进行示范带动。章爱国是湘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去年4月,他花了21万元购买了湘潭首架农用微型植保飞机,去年一年完成作业达8300多亩,收入近20万元,除去所有成本,纯利润近10万元。初尝甜头后,老章看中潜在的“飞防”市场,他想多买几台,但由于费用太高,于是,在一年之内,他定购了30架微型农用植保飞机所需的主机和配件,自己动手组装。
“飞虎队”的5台植保飞机在今年的晚稻病虫害防治战中大显身手。8月初,章爱国让5个“飞虎队员”全员上阵,负责合作社2000多亩水稻的植保作业。在章爱国看来,植保飞机优势很多:首先是“省时”,作业效率较高,2分钟能洒一亩地,每天可完成作业面积150~350亩;其次是“省力”,采用无人植保飞机可以大可降低人工成本二三十元/亩,同时还可避免工人在热天中暑和中毒;再次是“省液”,酒药均匀节约药液,施药质量较好,防治效果有保障。
农户担忧:如何遏制成本高、故障率高?
虽然植保飞机“省时省力省液”,但让老章不“省心”的是一个重要方面是购机成本较高,所以老章才出此下策,无奈购买配件自己组装整机。
湖南省植保植检站仔细算了一笔账,单旋翼机型市场价15万~22万元,多旋翼4万~24万元,一般使用寿命在300小时左右,平均每亩作业成本在14元~18元,比其他施药机械作业成本高30%~40%。而如果购买未经鉴定的植保飞机或“购零组整”,虽然费用少了,但带来了不可控的安全隐患。
湖南省植保植检站药械科科长陈越华说,据调查,以农业植保无人直升机为例,湖南省各类机型都有较高故障率。在故障的背后隐藏着植保飞机研发的无力。农业植保无人直升机研发应用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湖南5家生产农业植保无人直升机的企业产能约1000架/年,但目前仅有湖南博联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YG—1和3ZD—10A机型通过了“新产品鉴定”。
为解决这一难题,在湖南省政府的推进下,国内首个超低空遥控飞行植保机地方标准于去年年末在湖南出台;《精准作业农业植保无人直升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已列入湖南省科技攻关重大核心技术项目;同时,湖南农业植保部门与湖南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建立了无人直升机操控手培训基地,现第一期培训学员达110人;为了降低农户的购机成本,2014年,湖南研发的农业植保无人直升机在国内率先通过农业部审批进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享受农机补贴每架5万元。
唯有这样,在省时、省力、省液之后才能真正做到省心,让植保机械“飞”得更好。张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