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正权:一个在滩涂盐碱地上长袖善舞的“粮王”
  □记者  陈宗健        

  本报讯  在滩涂盐碱地上种粮,上海的聚焦点一定会落在浦东的东滩,因为那儿已有沪上最具规模、被人誉为“沪上最大粮仓”的万亩滩涂粮田。而打造这一令人备受关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能工巧匠,就是上海市劳动模范、浦东东滩“粮王”张正权。

  近年来,在滩涂盐碱地上种粮的新闻在沪上各家媒体可谓时有报道,这其中的一个新闻核心人物就是张正权,而被渲染较多的则是他在沪所做的那一些成功范例。其实,早在7年前,张正权即在江苏射阳已成一新闻人物。当时,他只身前往江苏射阳,在一块荒无人烟、寸草不长的滩涂盐碱地上,为实现一个种粮梦、填补一个种粮空白而不惜倾其所有积攒,并背负重重压力独自一人到该荒地去直面极限挑战。

  当时,张正权其实也很清楚,之前的这块地上已有过一些冒进者曾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但懂得前车之鉴的他却丝毫不理会这些负面影响,坚持用他独特而缜密的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去总结他人失败教训,冷静分析与寻找这块地的有效介入法与最佳切入点。结果,劳心劳力苦拼了100多天之后,这块鸟不拉屎的不毛之地最终硬是让他给整得奇迹般地长出了、并且是当地有史以来可谓最牛的粮食,并创下了“当年海水退去,当年实现种植水稻成功”的神话,令当地许多人为此大跌眼镜。

  后来,张正权又将射阳这一块模板成功复制到了浦东东滩,在原本草长莺飞、芦苇摇曳的南汇滨海滩涂上又再次重演了“当年垦复、当年种植、当年丰收”的这一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好戏,创造了在最短时间内滩涂改造成功的纪录。在此过程中,张正权也同样面对过不少棘手问题,诸如土壤淤陷严重、互花米草泛滥成灾、土壤淋盐洗碱艰难等诸多操作上的技术难题与困难,但最终又都被他用自创的方法将其一一破解,并同时获得了“高水位灌溉系统”和“滩涂盐碱地改良技术”这两项国家专利。

  据了解,在通常情况下,新围垦的盐碱地需要经过多年的改良方可种植水稻,但张正权却能在短短半年内就将盐碱地变成了可以种植水稻的良田,这不得不令人对他刮目相看。在之后的多年实践中,张正权可谓一直未放缓过探索新路的脚步,不断续写着他的滩涂垦复新篇,使滩涂垦复技术变得日趋成熟,并使其成为他最终攻坚克难的一个独门秘笈。近日临港滩涂上的粮田开镰,便是他进行滩涂垦复的又一次成功复制与产业链的一次延伸。张正权告诉记者,目前他正在着手进行“进排路施一体化”的项目建设,并已获得国家专利。等该工程完成后,不仅能让基地再“挤出”近20%的种粮面积,还能进一步改善现有粮田环境,有助于粮田的更好管理。

  据悉,东滩开发是照着“循环经济模式”进行规划设计的,充分借鉴了国内外滩涂开发与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立足于“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涵养、土地综合开发”这一平衡发展理念,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及农业旅游于一体,使农业示范生产与农业旅游、休闲度假、生态餐饮、科普教育有机结合。它不仅是目前浦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5个示范基地当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东滩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同时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大粮仓”。经过近年精心开发建设,如今,万亩滩涂已被打造成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实践区、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和绿色农业先行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专题报道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借鉴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各地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六步骤”组织“回头看” “准狠韧”推动专项整治
白鹤镇“七个一”活动助阵消防宣传
短讯
认识火灾 学会逃生
张正权:一个在滩涂盐碱地上长袖善舞的“粮王”
东方城乡报综合新闻A02张正权:一个在滩涂盐碱地上长袖善舞的“粮王” 2013-11-14 2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