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丁艺婕
本报讯 “居民朋友们,今朝听奴讲一讲,倷好多活15年嘞!”仅凭一张嘴巴,一个钹子,一把蒲扇,吴天希老人却让居民们都“买账”,45分钟时间里,居民们不停地拍手欢笑。要知道,他们听的可是平时都嫌枯燥的健康知识,这次,乏味的养生理论用说唱形式演绎,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方言说唱“真扎劲”
“黄牛角水牛角,烧小菜么大家各归各”、“颈椎不好的居民朋友,和我一起做,慢慢摇头,像摇头电风扇一样,慢慢转。”吴天希老师幽默风趣的表演让观众不禁捧腹。“这次讲的三个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与健康饮食、加强锻炼密切相关,我全都用松江土话来讲,居民们爱听,也有趣味。”吴老介绍道。在居民看来趣味不止一点点,除了唱词幽默,多才多艺的吴老还加入了越剧、评弹等曲艺元素,加上他“口技”的绝活,让居民们乐不可支,也让部分居民回忆起了童年,“敲钹子的声音还是小时候听过的,没想到现在还能听到。”50多岁的王师傅不禁想起小时候听滑稽戏的场景。
吴天希是原松江区曲艺团团长,是演滑稽戏的高手,现场钹子的敲击声、敲门声、开门声、鞭炮声……一个人的舞台,却异常热闹,让居民们意犹未尽。
“取悦”居民煞费心
以往的“健康大讲堂”在传播健康知识、改善居民饮食习惯等方面,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居委会、企业单位的反馈来看,这类讲座更像是老师在给学生上课,内容较单一。养生知识“太理论化,很多老师就是照着读,听多了,没新意了。”有居民直言不讳。这就造成了居委会“组织难”的尴尬局面,每次讲座,就算七拼八凑,一眼望去都是楼组长、志愿者、老党员这些老面孔。
今年街道社事科对“健康大讲堂”模式进行了创新,以讲故事的形式,以农民书的手法,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用段子的形式演绎出来,“看到居民们听得这么认真,反响这么热烈,说明我们这条路走对了。”社事科工作人员高兴地说。
外资企业“轧闹猛”
“一线主管训练营”变身“健康大讲堂”,照本宣科变成了方言说唱,7月23日下午,吴天希带着他的钹子,把健康说唱唱进了纳格西斯商标有限公司,50名来自出货组、印标车间、业务部的员工享受了半个多小时的欢乐时光。按照计划,纳格西斯需要组织员工去社区学校听课,支部书记黄顺娟一听说这次是说唱形式,效果还很好,立马拍板决定将老师请进企业专门开课。她的决定是对的,员工们听完以后都笑着说,“下午上班最容易犯困了,今天听了课以后精神特别好,还可以做做老师刚刚教的颈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