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村里来了大学生·瞭望窗口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6月2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声音
  “我虽然自小在农村长大,在学校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我对农村许多事情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决定回村工作时,我就深刻明白,不能把自己当成研究生,而要当自己是‘小学生’,要虚心向长辈们学习,甚至每个群众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85后”女硕士梁丽娜是广西陆川县乌石镇陆河村党支部书记,先当“小学生”再做“研究生”,这是梁丽娜“当家经”里最重要的一条。在她眼里,“走得、说得、累得、饿得、受得”是当村干部必须练好的五大基本功。

  “如今,我在村部设置了一个‘便民服务小工具箱’,群众有需要,我就去帮忙修修补补,与乡亲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情感也越来越浓了。从开始相互之间简单的点点头、招招手,到现在一见面乡亲们就热情地给我搬凳子倒开水,能闲聊上一下午。”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流水镇新湖村村委会主任助理林祺添认为,其实真正为群众服务,赢得群众的信赖和尊重并不难,就如这一把小小的螺丝刀,拉近了他与村民之间的距离。

  “每天一大早,我们就跑到农户田间地头,掌握当天出哪些农产品,量多大,然后把这些信息挂上网。一旦成交,收到货款后,我们会迅速把钱送到农户手中。网上经营的全是地道的‘土特产’。像我卖的是吴集花生,一天下来平均能做20多笔,销售额在4000元左右。”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吴集镇大学生村官葛晓芹坦言,如今,淮阴区大学生村官微电商已达150多人。他们统一注册了“绿笠村官”标识,只要购买这种标识农产品的消费者,点下溯源编码,就能查到这些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小小村官化身微电商,专卖当地农产品,这一方面给大学生村官提供了创业机会,另一方面增加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浦东天地
   第A04版:综合·广告
   第B01版:村里来了大学生
   第B02版:村里来了大学生·瞭望窗口
   第B03版:村里来了大学生·实践天地
   第B04版:村里来了大学生·生活家园
   第T01版:大参考
   第T02版:言论
   第T03版:现象
   第T04版:聚焦
   第T06版:记忆
   第T07版:趋势
   第T08版:视觉
给离任大学生村官多点关注与包容
徐丹:“贴地行走”,留下青春的足迹
声音
东方城乡报村里来了大学生·瞭望窗口B02声音 2013-06-27 2 2013年06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