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的“最后一公里”
“从超市刚买回来包装完好的冷冻肉,经过解冻后却闻到丝丝臭味;直接从冷藏柜里拿出来的酸奶,喝完却出现腹泻;打开包装完好的雪糕,发现冰与棍凝结成一团……冷链产品在运输环节和终端销售保存环节上容易出现‘断链’问题,一旦‘断链’,食品安全问题就迎面而来。”这些问题,我们或多或少的碰到过、或者听说过;上海广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凤钦认为,要保证冷链产品的食用安全,必须要延伸末端供应链,使其实现和消费者的“无缝对接”,为冷链物流续航“最后一公里。”
“很多消费者购买商品尤其是食品类的冷链产品,都会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运输、储存、销售’等冷藏保存环节,这也正是食品卫生安全容易忽视的‘死角’。如果这一环节没有做好,冷链产品不仅达不到‘冷链’的效果,而且很可能就会酿成食品安全事故。”麦德龙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胡兴民如是表示。以果蔬为例,我国果蔬在采摘、运输、储存、分销等环节中的损失率在25%-30%,每年约有1亿多吨果蔬腐烂,直接损失高达1000亿元。
而在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一般控制在5%以下。美国由于农产品全产业链以冷链物流为支撑,果蔬从田间到餐桌过程中的损耗率仅有1%-2%。可见,易腐农产品冷链应用率的差距,决定了农产品最终效益的差异。
目前,需要冷链保障的食品,主要是奶制品和饮料行业的低温产品、速冻食品、冰激凌以及一些蔬菜、水果、肉、水产品等。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以来,我国速冻食品的产量以20%的速度递增,近几年来甚至以35%的高速度递增,远高于全球9%的平均增长速度。然而,目前我国只有10%的肉类、20%的水产品、少量的牛奶和豆制品进入冷链系统,而欧美国家进入冷链系统的农产品比例为85%,我国物流费用占国内生鲜产品的总成本高达70%。
双汇:中国冷链物流先行者
“生产好的肉制品,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藏温度,不能脱冷。”双汇物流负责人指着厂房外停放的超级加长冷藏车介绍说。“工厂生产好的肉制品,进入恒温的冷库后,就由这些移库车辆运送至配送中心,然后再由配送中心通过配送车发往各个卖场。无论是移库车,还是配送车,全部是保持恒温,保证全程冷链运输。”
“冷链是体现肉制品企业实力的一道高门槛,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业内人士认为,双汇之所以取得了丰厚的市场业绩,与它多年来一直倾力打造的完善冷链系统是分不开的。
据了解,双汇集团自2003年成立双汇物流,陆续购置数百辆各种型号的全自动控制冷藏车辆,目前自有冷藏车辆1200多台,常温车辆200多台,整合社会车辆2000多台,铁路专用线7条,温控仓库20万吨,常温库18.6万平方米,年配送能力达300万吨以上,打造出“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做到“源头有保障,全程有冷链”。
众品:打造精品冷链物流
众品冷链物流定位于中国冷链食品服务集成商,紧紧围绕食品安全、营养与运营效率,以供应链管理和系统化管理理念为核心,综合应用现代管理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物流技术、节能和温度监控技术,为客户提供统一、安全、高效、快捷的服务。
“在布局上,众品目前已在河南、华北、东北、华东、西南等地区布局建设了8个产地物流基地,同时规划再建15个销地物流基地。未来,公司将把产地冷链物流基地和销地冷链物流基地相结合,使物流服务和市场网络覆盖全国24个省区,形成覆盖中国主要冷链产品产地、销地的冷链物流网路。”河南众品生鲜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志林介绍说。
与普通人对物流“仓储、运输、分拣、包装、贴标签、城市配送”的理解不同,众品的冷链物流通过集成仓储、运输、分拣、配送、检测、信息、金融服务等功能,为客户提供“中高端冷链产品展示交易、供应链集成优化、农产品及生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等一系列系统化、标准化的增值服务,搭建整合区域食品资源、快速相应市场的平台,有效解决冷链产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
獐子岛:成立冷链物流公司
2012年7月18日,獐子岛全资子公司獐子岛锦达鲜活冷藏运输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这是獐子岛首次涉足冷链物流业。这标志着獐子岛渔业在持续整合产业链资源战略上又迈出一步,獐子岛渔业也成为拥有育苗、养殖、加工、仓储、物流和销售全产业链的海洋食品企业。
獐子岛锦达鲜活冷藏运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目前拥有20台斯堪尼亚大型冷藏运输车和数万平方米仓储能力,承运区域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型城市,运输产品种类涵盖鱼虾贝类等鲜活水产品和果肉蔬菜类农副产品,能有效保证活品在运输途中的新鲜度。
獐子岛渔业董事长吴厚刚称,獐子岛锦达鲜活冷藏运输有限公司的成立,将使公司在服务品质提升和经营领域拓展上实现新的跨越。
目前,獐子岛渔业占有全国虾夷扇贝活品85%的市场份额,今年年初公司实现了全国经营直销模式,使产品更直接面对市场。
庄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