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4: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6月2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土地修复技术处在起步阶段
  我国的土壤修复技术到底是什么样的发展状况呢?

  早在2008年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曾表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科技能力还很薄弱,有许多地市甚至连土壤‘有机毒物’和持久性有机物的检测设备都非常缺乏,对重金属的检测、监测能力也不够完善;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地修复技术更是还处在起步阶段。”

  几年过去了,情况并未好转。2012年5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了“2012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生态修复论坛”,这次论坛上传递出我国土壤修复的一些重要信息。

  与会专家指出,“我国在污染土壤修复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立方面取得很大进步,有些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总体来看,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尚不成熟,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多的,是见效很快、投资巨大的焚烧和阻隔填埋。原因很简单,房地产开发商等不及,要求在短时间内解决场地的污染问题,于是就‘大规模挖土换土’。”

  中科院地理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也表示,“土壤污染修复在我国应该说还处于研发阶段和产业化初期阶段,适用的修复技术十分缺乏。”

  据了解,近年来,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支撑下,我国开展了多个类型场地的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项目。尽管土壤修复技术很多,但实际上,经济实用的修复技术很少。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白由路介绍,当前土壤修复的治理技术主要分为三个大类,一类是净化技术,即通过植物如蜈蚣草和东南景天等来修复污染土壤;一类是钝化,也就是通过海泡石等矿物吸附重金属元素;还有一种是避害,就是用“客土”来转换污染土壤。目前国内使用比较成熟的技术主要是异位处理处置,包括挖掘-填埋处理和水泥窑焚烧处置技术等。还有相当一部分修复技术与设备在研究开发之中,如生物修复技术和气相抽提技术等,特别是一些原位的修复技术,还处于试验和试点示范阶段。

  国际上看,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在过去的30多年中,美、日、澳等国纷纷制定了土壤修复计划,投巨资用于土壤修复技术与设备的研发,积累了丰富的现场修复技术与工程实践经验。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土壤修复技术和装备研发薄弱。污染场地修复属生态学、土壤学、微生物学、生态毒理学、环境化学、工程学等十几个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是当前整个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前沿。而我国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大部分仍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工程应用很少;特别是经济、安全的原地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更是少之又少。钟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浦东天地
   第A04版:综合·广告
   第B01版:村里来了大学生
   第B02版:村里来了大学生·瞭望窗口
   第B03版:村里来了大学生·实践天地
   第B04版:村里来了大学生·生活家园
   第T01版:大参考
   第T02版:言论
   第T03版:现象
   第T04版:聚焦
   第T06版:记忆
   第T07版:趋势
   第T08版:视觉
“亚健康”土壤:究竟有多少重金属?
污染环境入罪门槛降低 违规造成镉污染可入罪
农村与城市土壤修复冷热不均
我国正绘土壤重金属“污染图”
我国土地修复技术处在起步阶段
国外土壤污染防治的启示
我国土壤修复步伐加快
东方城乡报聚焦T04我国土地修复技术处在起步阶段 2013-06-27 2 2013年06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