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4: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6月2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与城市土壤修复冷热不均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 污染场地修复在中国方兴未艾,巨大的需求推动着市场飞速发展。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一工作的开展迄今仍以城市为主要舞台,对农村受污染的土地修复却很少有人问津。

  这并不是因为我国农村受污染的土地较少,实际上,尽管2006年就已经启动的“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调查数据秘而不宣,我们从一些公开的资料信息中也可以了解到农村土地污染情况不容乐观。

  在2011年10月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环保工作时透露,“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固体废物堆存占地和毁田约200万亩。”而据了解,这一数据,仅是上世纪90年代的数字,随着经济发展和土壤污染的长期忽视,真实情况很可能更为严重。

  此后,关于中国土壤污染现状,一直少有官方数据见诸报端。这一状况延续至今,其间,“镉米杀机”、“血铅事件”时有发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也曾估算称,我国受到污染的耕地已达3亿亩。

  据了解,农村土壤修复滞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一是追责困难,重庆市环保局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处副处长田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表述:“在我国农村,土地污染的责任确定比城市更难。因为很多乡镇企业规模小、生产时间也短,等发现其生产对土壤造成危害时,企业可能已经人去楼空,无从追查。此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这一特点,也给追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也表示,“与城市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企业行为有所不同,农村土壤污染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城市河道流出的污水,农村村民自身过量施用的化肥、农药,过量养殖引发的面源污染,以及矿山开采造成的污染等,导致追责面临很多现实问题。”

  的确,“谁污染,谁治理”、“污染者付费”是我国污染防治的重要原则,因此,农村土壤修复不得不首先面临着污染责任追究难的困境。

  其次,资金匮乏是农村土地污染治理的又一大难题。2012年6月,《时代周报》曾对湖南郴州的耕地污染做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每修复一亩污染严重的耕地,大约需要花费人民币50万~60万元。而且修复时间漫长,一般需要10年甚至20年时间。按照这个修复成本来计算,我国农田修复所需资金将高达数百万亿元,如此大规模的资金需求对国内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再次,农村土地污染的修复路线如何确定仍是难题。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徐应明认为,目前,政府尚未公开有关农田土壤污染方面的调查数据,如果几千万亩土地因为被污染而无法生产粮食,这会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此外,由于国内对于土壤问题的处理起步较晚,目前处于积极尝试阶段,这方面的工程案例还比较缺乏。

  不过,在1月28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中已首次正式提出将“对已污染耕地实施分类管理”,采取包括种植业结构调整在内的措施;对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国务院要求地方政府依法划定为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

  尽管一切还处在刚刚萌芽的阶段,但毕竟是个很好的开始。若城市污染场地修复是一轮朝阳,那么农村污染土地修复也已望见曙光。三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浦东天地
   第A04版:综合·广告
   第B01版:村里来了大学生
   第B02版:村里来了大学生·瞭望窗口
   第B03版:村里来了大学生·实践天地
   第B04版:村里来了大学生·生活家园
   第T01版:大参考
   第T02版:言论
   第T03版:现象
   第T04版:聚焦
   第T06版:记忆
   第T07版:趋势
   第T08版:视觉
“亚健康”土壤:究竟有多少重金属?
污染环境入罪门槛降低 违规造成镉污染可入罪
农村与城市土壤修复冷热不均
我国正绘土壤重金属“污染图”
我国土地修复技术处在起步阶段
国外土壤污染防治的启示
我国土壤修复步伐加快
东方城乡报聚焦T04农村与城市土壤修复冷热不均 2013-06-27 2 2013年06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