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检出镉超标大米124批次
今年5月,广东省食品安全办公布了今年4月以来该省多个地市大米镉含量抽检结果,共检出镉超标大米124批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和一般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同的是,生产“镉米”的农户本身也是受害者,包括湖南等大米产地土壤遭受镉等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介绍,土壤遭到重金属污染是导致稻米镉超标的直接原因,镉伴生矿山的开采、金属冶炼和含镉工业废水违规排放造成土壤镉污染,加之土壤酸化,增加了水稻镉吸附。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专家鲁弗斯·钱尼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常情况下,人体中的镉含量有两大来源:一是大米,二是烟草。其中,大米中的镉主要来自土壤,主要是水稻在种植过程中吸收了土壤中的镉。
广东省食品安全办的通报显示,124批次镉超标大米中,由湖南厂家生产的多达71批次。
事实上,2012年底,湖南省农业厅曾披露,该省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总体已呈现出从局部污染向区域污染发展、从城市郊区向广大农村发展的趋势。2009年该省城市郊区、工矿区和污水灌区的产地安全调查以及相关数据初步估算,该省被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5%。
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 镉、砷污染比例最大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资料显示,我国重金属污染中最严重的是镉污染、汞污染、铅污染和砷污染。中科院陈同斌研究员指出,耕地重金属污染中镉污染和砷污染的比例最大,分别占受污染耕地的约40%。
砷污染,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近年来多篇学术论文称,广东连南,广西南丹,湖南常宁、常德、郴州等地存在大量砷渣废弃,导致矿区周围农作物含砷量超过国家标准几百倍。
镉污染,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农业部2010年的研究称,受到镉污染的耕地涉及11个省份25个地区。在湖南、江西等长江以南地带,这一问题更突出。南京农大潘根兴团队在全国多个县级以上市场随机采购样品,结果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
全国修复重金属污染耕地恐花数万亿
数据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并且还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据估算,如果对这些耕地进行修复,需求资金将要数万亿元。再加上我国目前土壤污染底数不清、土壤修复相关法律和标准缺失,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任重道远。
环保部文件显示,在对我国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时发现,有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环保部门一项统计显示,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现在我国土壤污染比各国都要严重,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中国土壤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曾做出如此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