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尹寅
本报讯 6月29日,青浦区首个蔬菜基地看护人员集中居住点落成启用,35户来沪蔬菜种植户告别了居住多年的田间窝棚,笑逐颜开地迁入华新镇马阳村蔬菜基地看护人员集中居住点;8月初,正值防汛防台的关键时期,重固镇徐姚村蔬菜基地的32户外来种植户也告别了冬冷夏热的田间窝棚,入住到政府补贴建设的临时看护居住点。据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区力争完成70%以上窝棚整治,将有3700户来沪菜农通过借本地农民房子,利用一部分村集体闲置的厂房、仓库进行修缮改造,及由村统一建一些临时看护房等告别田间窝棚。
近年来,随着外来务农人员的
剧增,青浦区田间违章搭建窝棚现象也愈演愈烈,一些农户为了节省生产、生活成本,常年居住在违章搭建的田间窝棚里,不仅严重影响了全区农业生产的科学布局、有效监管和安全生产,而且对蔬菜种植面积的稳定,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田容田貌的整洁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2011年下半年开始,青浦区农委根据区委、区政府和市农委的要求开展菜田窝棚整治试点工作。按照菜田布局规划,对连片种植面积较大的设施菜田,经备案,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造、统一功能、统一管理”的要求,允许村集体相对集中建造临时看护人员集中居住点,用于妥善解决来沪蔬菜种植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并在华新镇马阳村、叙中村和重固镇徐姚村等3个村试点建设集中居住点2500余平方米,以解决近130户来沪蔬菜种植户的居住和看护问题,让来沪菜农能够喝上干净的自来水,用上规范的电路,住上安全的瓦房,并且有一个公用的水泥场地。截至6月底,全区共拆除农田棚舍约1150处、2.9万平方米,其中整治进度较快的华新镇已完成50%,盈浦街道已完成76%。
安徽籍菜农刘飞军和妻子周后玲来到马阳村种植蔬菜已经三年,三年来,夫妻俩和两个孩子一直居住在自己搭建的田间窝棚里。按照相关的规定,刘飞军一家在马阳村集中居住点分配到了一间生活用房,刘飞军告诉记者,虽然分配到的生活用房面积不大,但对于他们来说,条件改善了不止一点点;与生活条件改善相比,集中居住点的安全环境更让菜农胡玉全欣慰,来沪种菜8年,胡玉全经历了“麦莎”、“梅花”等台风的侵袭,而每一次狂风暴雨的来袭都让住在田间窝棚的老胡提心吊胆;菜农汪林章在青浦种植蔬菜已经有6年时间了,虽然长期起早贪黑的辛勤劳作磨炼了他吃苦耐劳的性格,但是居住在自己搭建的大棚里,安全问题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特别是到了夏季,高温酷暑,大棚里如同烤箱一般,还要担心暴雨和台风的袭击。这一次他总算吃上定心丸,因为他们一家赶在双台风来临前,搬迁到了“新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