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记者 印重九 通讯员 张匀初 唐伟涛
“农龄”与“人头”分配相结合
康桥镇镇长许建军告诉记者,石门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在全区率先创建了股权分配新模式,在股权和股份量化过程中,不以“农龄”为唯一分配依据,而是兼顾了“人头”因素,并在收益分配时统筹集体和个人利益,这是它最大的亮点,符合农村实际情况,受到了基层干部和村民的广泛认可。
据了解,石门村现有9个村民小组,全村农民的承包地已全部流转,村民不再以种地为生。石门公墓堂和标准厂房出租,是该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去年全村年可支配收入达到600万元,村集体资产收益逐年增加,但受制于相关规定,村民无法从村级经济收益中直接获利。
为了让农民通过集体经济获得增收,该村去年开始了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经过评估,该村集体资产总价值在3000万元左右,但并非“百分百”是优质经营性资产,若全部进行量化,可能影响今后分红的持续性、稳定性。于是,该村在改制中最终确定了先将其中具有较强升值能力的集体资产量化成1500万元,作为社区股份合作社的股本金,让村民人人当股民,年年拿红利,持续稳步增收。
让群众百姓先得实惠
3月28日,康桥镇石门63岁的村民顾佩荣家来了几位村干部,他们专门为老顾家5口人送上了1700多元的集体经济分红。
据悉,当天起石门村家家户户村民按自家股份都收到了上一年分红。老顾告诉记者,实际上石门村27日才刚正式成立社区股份合作社,向村民们发放了股权证,没想到这么快就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
7次村民代表会听民意
石门村村支书奚左君说,在过去一年多的改制摸索中,村里共召开了7次村民代表大会,所有操作细节都由村民自己讨论、作主。村里原本确定去年的分红比例为股本金的6%,但村民代表还是一致决定降低为5%,他们也考虑到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
据了解,石门村在社区股份合作社改革中,切实做到了解民情,听民意。在社区股份合作社方案制定过程中,村支部、村委多渠道倾听民意,积极采纳村民的有益意见;破解建立社区股份合作社中的难题,维护村民利益。上下积极联动,多方协调沟通,多次征求意见,完善合作社章程;他们深入群众,对村民最关心的个人股分配政策进行解析。在社区股份合作社运作的各个环节上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整,村民认同感明显增强,促进了干群关系融洽。建立社区股份合作社后,村干部和群众互动也明显增多,集体资产运行更加透明公开,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热情高涨。治理方式开始从传统集体经济向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转变,从村支部书记、村长到董事长、经理,基层干部的心态明显变化。尽管干部肩上的担子更沉了,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得到了增强。
村支书说,接下来村里还将利用石门村位于迪斯尼西门口的区位优势,围绕全村仅剩的300多亩流转土地做文章,打造集种植与观光为一体的生态精品农业,从而培育出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让全村农民获得更大增收。
股权股份量化有据可依
在新区、康桥镇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该村在股权和股份的量化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到底哪些人在集体经济“蛋糕”中有份?以往一些地方进行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制,往往以“农龄”为唯一的分配依据,一些年轻村民因没有参加过集体劳动,没有被纳入“农龄”统计范围,但这部分村民也属于该村农业户籍人员。若改制中不考虑这部分人的福利,那就可能造成一些矛盾。
为此该村在个人股份中设置了“农龄”股和“人头”股两种,前者占个人分配股总额的70%,后者占30%。农龄股计算办法,主要根据《关于浦东新区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龄统计核实工作的通知》及其操作口径计算。人头股计算办法为:1956年1月1日至2005年3月20日截止日时,在册农业户籍人员满25周岁为一股,25周岁以下为半股……截至2010年末,石门村农龄股统计为42938年,人头股为1435人。照此计算,顾配荣家5口人,包括其未成年的孙子,人人都享有社区合作社的股份,其中老顾的孙子占了半股人头股。
作为未撤销建制的村,石门村还根据《关于本市推进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若干政策口径》设定了集体股。目前,石门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总股本为1500万元,其中个人分配股1050万元,占70%,集体股450万元,占30%。集体股的收益将主要用于村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益支出,努力改善全村百姓的生活环境和社会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