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惠南镇泰燕社区建立居民兴趣活动“睦邻点”,通过激发居民的兴趣,引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走出了一条由“兴趣”自治到社区自治的新路——
文/摄 通讯员 陈志强
“古玩之家”趣味盎然,舞蹈广场休闲健身,“睦邻点”里其乐融融……在浦东新区惠南镇泰燕社区,如今经常可以看到居民们开展各种兴趣娱乐活动的情景。65岁的易正龙老伯说,自从泰燕居委会建立“兴趣睦邻点”以来,这里变得更温馨、更和谐了。
古玩之家趣味浓
“老朱,什么时候再带我们去嘉兴啊?”“老朱,最近有什么好东西?”每到周四、周五,“老朱”总会收到类似的询问。
“老朱”今年67岁,名叫朱庚新,是家住惠南镇泰燕华庭的一名普通居民。“老朱”曾是一名伤骨科医生,也下过海,7年前退休后就迷上了古玩收藏,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自学成才的他如今已是浦东新区收藏协会的副秘书长,也是瓷器组的组长。
2010年春,在泰燕居委会的协调帮助下,“老朱”和他小区的藏友们组织了一个古玩收藏交流协会,名为“泰燕古玩之家”。每月5日,这个位于泰燕居委会活动室的“古玩之家”总是人声鼎沸,来自整个惠南镇乃至浦东新区的藏友拿着“宝贝”来到此处互相交流。
“泰燕古玩之家”是泰燕居委会近年来成立的四个“睦邻点”之一,也是泰燕居委实行“兴趣”自治的典范之一。
“和韵”舞蹈队带来温馨和谐
泰燕居委会书记严雅静每一次见到唐吉华,都会亲切地叫她一声“唐老师”。唐吉华是泰燕居委会“和韵”舞蹈队的发起人和副领队。2011年夏天,这个12人的舞蹈队第一次在惠南镇文艺汇演上公开亮相,就用一支精心排练的传统舞蹈“打莲湘”赢得了满堂喝彩。
“唐老师”年过40,是泰燕华庭的一名普通居民。“唐老师”爱跳舞,她深知舞蹈的美妙,也想让更多人体味舞蹈之美。2009年,“唐老师”约了几个相熟的好友,谋划着建起一支舞蹈队。
然而,建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建队之初,小到音响设备的来源,大到如何吸引更多人加入舞蹈队,事无巨细,都牵动着唐老师的神经。因此,对于在舞蹈队草创时期雪中送炭的人,“唐老师”一直牢记在心。
“一个居住在博佳花园的老阿姨舞跳得
很好,她愿意先给我们进行培训,我们学到了很多,之后我们再去教更多社区居民”,而让“唐老师”最难忘的还是“老板娘”黄惠芳。看着广场上跳舞的人越来越多,“唐老师”谋划着更换掉原先的小音响设备,购置新的大功率音响,但困难也来了,广场上何来电源插座?”在广场上跳舞没有电源,黄惠芳就给一个大电瓶充满电,再搬到广场上,用作放音乐的电源。她还为舞蹈队买了新的音响和唱片,她做这些,纯粹都是出于对舞蹈的热爱。”说起“老板娘”的对舞蹈队的奉献,唐吉华难掩激动。
2010年初,泰燕居委会把“唐老师”的舞蹈队正式设为“睦邻点”。有了泰燕居委会的鼎力支持,舞蹈队的训练走上了正轨,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也爱上了跳舞。
正对着泰燕华庭小区正门,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夜幕拉开后,广场上总会有数百人翩然起舞。居民们从附近各个小区相聚在一起,跳舞健身,累了便在广场的长椅上坐下,聊聊天。
居委干部将这一舞蹈队命名为“和韵”,就是希望借着舞蹈的韵律将和谐带给所有的小区居民。如今,夜晚的舞蹈广场还成了居民拉家常、排忧解难的“连心桥”。在这里,无论是教子养生或是婆媳关系,只要是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总能得到大家的倾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