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倡导上海话的讨论一直持续沪上,各种运用上海话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步。笔者认为,传承保护上海话,既要积极热心推行,又要科学规范力行。
原汁原味的上海话,是申城珍贵的“非遗”财富,上海的沪剧、独角戏、滑稽戏、上海说唱艺术都是以沪语作为基础的,这种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都是祖祖辈辈创造出来的宝贵文化财富,一个城市文化特有的风情。沪语还是无数海外游子故乡情结的一种精神寄托,代表一方水土的文化载体,是新上海人融入上海社区生活,了解上海融入上海的一把钥匙。
传承上海话,已经在幼儿园、中小学进行试点,公共交通、广播电视进行播报,舞台演出和群众文化进行运用,新闻媒体开辟专门的版面,教育机构进行沪语的教学辅导,这些都是上海话传承发展中,值得充分肯定,折射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气象。
传承保护上海话,同样涉及科学性、规范性的问题。上海话如何正确发音,在传承中一定要有科学的指导方法和依据标准。上海话的发音,需要遵循语言专家的正音要求,应该有上海话的标准发音指引,才能保持上海话的原汁原味,始终有一种统一的、浓郁正宗的本土味道,可以在全市进行语言表达和教学、交际中使用的标准。
怎样正确书写上海话,也要有一个规范统一的标准,特别是上海话其中的代音字,拟音字,特殊的轻音、鼻音、地方音的书面语表达,不能随意的替代和滥用,尤其发表在报纸、媒体、广告等大众传播渠道上,一定要有正确的书写和规范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