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新主体·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5月25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力量成为乡村振兴“试验田”的“源头活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主动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为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走进了田间地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由此看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如今,很多青年人因乡土情怀等原因,走上“逆城市化”之路,前往乡村追求向往的生活。

  其中,一些非农业科班出身的青年,开始在农田中寻找创业机会。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曾在城市生活、工作的他们整体素质较高,观念新、视野广,渐成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出走大厂去拓荒的文学青年

  梯田上,新绿与黄土交错层叠,乌黑的太平鸡在山楂树下觅食,梨园、樱桃园、草莓大棚点缀山野,丹参、玫瑰花、金丝皇菊遍布山坡。

  42岁的新晋“农民”张书豪和他的年轻团队耗时一年,将6000多亩“草比人高”的撂荒地,变成这幅生机盎然的田园风物图鉴。这里是青年们的高效农业试验田,也是带领乡亲就业增收的“淘金田”。

  学外语出身的张书豪是个不折不扣的文科生。2020年,他辞去了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作,从甘肃省兰州市来到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进入兴华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

  2018年,这家公司在牡丹镇草川村和石咀村流转6000余亩土地,计划发展以林果和中药材种植为主的现代高效产业。厌倦了以前的工作模式,恰好又“性本爱丘山”,张书豪加入了这支由“80后”“90后”担当主力的“拓荒队”。

  “之前村里到处是撂荒地,年轻人都不愿意回来。”弃耕的土地让石咀村党支部原书记辛天祥头疼了好多年。

  如今,破败的撂荒地变为齐整的梯田。在专家指导下,农业园尝试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既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增加经济效益。过去看天吃饭的粗放农业逐渐被精细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取代,村民们干劲满满。

  截至目前,产业园带动了周边村子的700多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以前自己种庄稼赚的钱刚够温饱。土地流转后,我在家门口一年赚两三万。”66岁的草川村村民张金珠站在田间,对新生活津津乐道:“过去都是走着去赶集,现在骑电动车到集上,想买啥买啥。”

  未来,园区将开设康养度假、观光研学等项目,让乡村更有人气。“我们想通过产业的振兴,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家,为乡村振兴尽自己一份力。”张书豪说。

  “90后”艺术青年的归园田居

  用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也是“90后”返乡青年王磊的梦想。

  王磊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人。这个27岁的藏族小伙原本在外学习音乐制作,如今则继承了300亩核桃林,回家养鸡、养蜂、种核桃,发展林下经济。

  王磊说:“以前不愿回乡务农,是觉得之前的经营模式老套。现在接手了,就想为父亲的心血注入新鲜血液。”三年间,王磊潜心钻研农业,从一个鸡也养不活的“门外汉”变成职业“新农人”。

  如今,核桃林发展出一条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林下产业链。王磊还尝试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促进农旅融合,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

  脑筋活络的王磊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得知核桃外果皮能染色后,他便和成都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在果皮中提取植物色素,制成染发剂,变废为宝。

  最近,他带着村民做“领养猪”项目:城里人认领一头猪,村里人帮他们喂养、屠宰、加工,从中赚取托养费和手工费,村里很多年轻人愿意投资。

  “年轻人乐于尝试新事物。”王磊说,“我希望带着他们一起探索林下经济产业,让更多的青年生力军尝到甜头、留在农村,振兴我们的家乡。”

  在王磊看来,年轻人学习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即使不是农业科班出身,只要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就能干成。

  巧用互联网力量推动乡村产业

  2021年3月28日,90后电商主播张楚悦在金张掖文旅农牧特产馆直播间铆足了劲为临泽红枣“吆喝”。

  当日,甘肃张掖60多名电商主播选手进行营销大赛晋级赛,选手们将甘肃张掖百余种名优农特、文旅产品进行现场直播带货比拼,通过“互联网+短视频+直播”新型销售模式,在培育直播营销人才的同时,有效拓宽优质特色产品网销渠道,促进企业电商化赋能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甘肃张掖首届青年电商直播大赛采取线上线下培训实操+海选+复赛+PK赛+巅峰对决的形式展开,通过以赛促销、以赛育才,2000多名青年参加了电商直播培训及初赛,带动一批直播电商机构共同孵化一批网红品牌产品。

  更多青年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

  随着乡村振兴持续推进,越来越多像王磊、张书豪一样的高素质青年人才来到乡村,用汗水和努力浇灌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为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今年以来,甘肃省计划实施“乡村振兴 青年建功”行动,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依托各类园区、“双创”基地,挂牌成立省级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引导、支持、服务青年人才和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投身乡村振兴的实践。

  “我回乡以后接触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虽然年轻,但是有情怀、有担当、有干劲,他们的到来,为村庄带来新的发展面貌。”王磊说。

  在王磊这样的年轻人心里,开往乡村振兴的列车已经为他们施展才干预留了充足的席位,未来充满希望。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陈斌 张百慧 杜哲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关注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青年力量成为乡村振兴“试验田”的“源头活水”
高质量发展,农垦要做排头兵
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知识(一百七十二)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解读B05青年力量成为乡村振兴“试验田”的“源头活水” 2021-05-25 2 2021年05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