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臻
乡村人口外流加剧的现实,不能片面理解为乡村衰落、衰败的前奏。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需要农村劳动力的补入,因此乡村人口外流是有利于城市发展建设的。同时,部分村民搬离农村,从某种程度上也扩大了留守乡村村民们的生活空间,反而利于提升村民的人均资源,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乡村人口外流需要科学的政策引导,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正向作用。发挥出农村人口流出的正向作用,应该聚焦于两个方面:对于离开乡村的人,应该以友好型的政策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镇;对于留在农村的人,应着力于健全土地流转、社会保障等制度,让他们享受到生产生活的便利。
很多搬离农村的人,并没有真正融进城镇,成为真正的城镇人。这对于城、乡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为此,应该让那些来城市就业的农村人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保障制度,让他们在城市生活、工作、养育都无后顾之忧,才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和乡村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应优化乡村的制度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真正有吸引力。
应该正确看待农村的“空心化”,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在科学、友好的政策引导下,是可以实现城乡同步繁荣的。
(摘编自《乡知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