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12月0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知识传递到农村”,96岁村民也来听课

  【视点】 “阿拉欢喜这种形式的讲课,老接地气了!”这是青浦区白鹤镇沈联村的村民在听完“沪剧讲陈云”讲座后的感言。2020年,上海开放大学新农村建设学院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创设“把知识传递到农村”项目,7大主题课程为郊区农村群众送上实实在在的“文化大礼包”。

  □记者 欧阳蕾昵 通讯员 叶柯挺

  根据新时代大都市农民的特点和需求,结合村镇工作要点、社会关注热点,“把知识传递到农村”项目精心设计培训形式、策划课程内容,开设了道德素养、文化艺术、卫生健康、安全意识、农业生产、环境整治和文化科普基地体验等7大主题课程,将沪剧、说唱等传统艺术形式引入培训课程,用乡情俚语展现培训内容,用本地方言讲好乡村故事。

  作为上海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平台,上海开放大学秉承普惠教育的理念,打造人的全生命周期培训体系,早早将目光投向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农村地区。2011年,上海开放大学就与市农委合作成立新农村建设学院,助力上海新农村建设。成立伊始,学院主要面向村(居)工作者开展“3+X”培训,即农村政策与法规、农业基层组织管理和领导力科学加一门专业课程。“3+X”培训历时6年,累计培训4642人,4409人取得合格证书,合格率达95%,其中,接读上海开放大专学历教育的有820人,项目的执行为上海村(居)工作队伍的整体管理服务能力提升和农村治理水平提高贡献了力量。

  今年,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培训专门开设了卫生健康课程,带来疫情相关知识和日常个人防护要点的同时,还开展现场健康义诊,向参加培训的村民赠送《老年生命教育》读本。此外,还带领村民前往科普教育基地,体验红色文化,感受身边的人文气息。

  “从课堂教学到体验式学习,教室搬到了科普基地,教师融入学员中,多元化的形式让村民收获满满。”上海开放大学新农村建设学院2020年工作总结会上,上海开放大学各分校校长感受颇深,“生活好了,环境美了,村民尤其是老年农民学习热情高涨,在设置培训课程前我们要做好‘功课’,梳理村民现实需求,多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市农业农村委科技教育处二级调研员田吉林亦表示:“上海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亟需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加盟,希望今后能多开设关于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培训,针对青年农场主、农业产业工人、职业经理人等群体设置课程,助力上海乡村振兴。”

  据悉,今年“把知识传递到农村”项目已累计举办173场,共有10037人参加了培训活动,覆盖了浦东、崇明、金山、青浦、松江等5个涉农区、60多个自然村。据统计,参加培训的村民90%年龄在60周岁以上,年龄最大的已经96岁了。在培训现场,村民们有手搀手来的,有儿孙辈陪着来的,还有坐着轮椅来听课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健康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视点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把知识传递到农村”,96岁村民也来听课
徐汇检察院发布醉酒型危险驾驶案件白皮书
广告
东方城乡报视点06“把知识传递到农村”,96岁村民也来听课 2020-12-04 2 2020年12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