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上午9点30分,随着放流水箱槽门依次打开,123尾中华鲟、4万尾胭脂鱼、5000尾松江鲈鱼从放流槽回归长江怀抱,“生态优先 共享未来”2019年长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崇明举行。这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具体行动。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参加增殖放流活动,副市长彭沉雷讲话,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张国坤主持活动。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长江口是全球重要的生态敏感区,是鱼类“活化石”中华鲟生命周期中唯一特有的栖息场所。
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推动中华鲟保护和长江口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2016年建成和投入使用的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基地一期工程,对中华鲟物种的保护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已开展长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27次。作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地二期项目已经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基本建成。
上海将继续坚持保护优先,积极开展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宣传,加快建设长江珍稀濒危物种人工驯养繁育和科普教育基地,全力修复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和关键生态环境的功能,努力打造濒危的长江旗舰物种的生命方舟,以及珍稀水生生物保护基地的国际标杆。
本次增殖放流活动由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崇明区人民政府主办,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