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7月1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两山”转换的“推进器”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横跨农村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产业新业态,是乡村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新一轮投资与消费的热潮。

  近年来,全国各地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据监测调度,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市民乐,已成为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推进器”。

  本版文字统筹 张红英

  促进农业强、农村美,

  也让农民富、市民乐

  我国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乡村地域广阔,乡村人口众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把自然、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入到传统旅游文化中,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随着旅游业与农村、农业的不断融合,将进一步带动农村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成为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促进资源高效用、满足新兴消费需求的朝阳产业。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横跨农村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产业新业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市民乐,有着重要的作用。

  促进产业兴旺有“市值”。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天然融合体,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可以发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夯实农业的基础,推动工业两头连,促进服务业走高端,让乡村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

  促进生态宜居有“颜值”。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金扁担”,可以让乡村的景观靓起来,同时能为市民提供各种服务,让人们享受“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视觉愉悦。

  促进乡风文明有“气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利于结合当地文化符号、文化元素,通过休闲养生、农耕体验等活动,挖掘当地的民俗乡土文化、农耕饮食文化、图腾文化和民间工艺,将其激活、保护、传承和弘扬。

  促进治理有效有“基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场所,既有小农户和基层组织的自主经营,又有工商资本的参与带动,这一过程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引入农村,影响基层组织管理方式,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激发基层组织自我调整和创新的活力。

  促进生活富裕有“品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能够大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容量,从而有效提升农村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让农业“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有念头”。

  让农业有文化说头、

  有休闲玩头、有景观看头

  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城乡居民对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需求增加。各地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投入力度,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从零星分布向集群分布转变,空间布局从城市郊区和景区周边向更多适宜发展的区域拓展。据测算,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休闲农业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成为乡村产业的新亮点。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业态类型也在不断丰富。以“农家乐”和聚集村为主的休闲旅游,主要集中在城市郊区,以提供食宿、游乐、采摘、购物为主;以自然景观、特色风貌和人文环境为主的生态旅游,主要集中在景区周边,提供农家饭菜、宿营房屋、农事体验等服务;依托田园景观,以健康养生为主的休闲旅游,则主要集中在气候宜人、资源独特、农业生产集中连片的区域,提供食宿、康养、保健等服务。此外,还有一些有特色的农业嘉年华、特色小镇等品牌。截至目前,全国已创建388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推介了71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乡村休闲旅游业以其新颖的产业形态和有效的运行方式,充分发掘绿水青山、清新空气、文化传承、生态涵养等资源价值,凝聚乡村人气,促进乡村从单纯农民居住向农民市民居住转变。为市民打造“离城不近不远、房子不高不低、日子不紧不慢”的高品质生活,给居民提供望蓝天白云、看碧水清波、吸清新空气、品特色美食的休闲好去处,日益展现出产业融合、资源整合和功能聚合的独特作用和迷人魅力。

  产业内涵的不断拓展,也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由原来单纯的休闲旅游逐步拓展到文化传承、涵养生态、农业科普等多个方面,更加注重开发“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农业农村资源,发掘资源潜在价值。同时,也带动了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建筑和文化等关联产业,农民可以就地就近就业,还能把特色农产品变礼品、特色民俗文化和工艺变商品、特色餐饮变服务产品,增加经营性收入。

  统筹谋划,精准发力,

  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无疑是推动乡村振兴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之一,也迎来新一轮投资与消费的热潮。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负责人认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精准发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在推进思路上,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运用现代科技、管理要素和服务手段,改造提升传统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步实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现代化。要紧扣乡村产业振兴,让农业经营有效益、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留住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紧扣农民持续增收,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得稳定的收益,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和经营收入的增长。要突出特色化,立足当地资源、区位和传统优势,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旅游产品;突出差异化,因地制宜、错位竞争,让消费者感受与众不同的景观和体验;突出多样化,设立针对不同消费需求的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休闲旅游产品异彩纷呈。

  针对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引导,规范管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使休闲农业在经营上更加灵活多样,在机制上更加充满活力,在服务上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制定发展规划、优惠政策和措施,促进规范服务,吸引社会主体参与。

  处理好农民主体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主体地位,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深度参与;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聚集更多资源要素;鼓励城市工商资本进入乡村,兴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资金短缺问题,将更多的先进管理经验、信息技术和营销网络引入乡村,做大做亮这一产业。

  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要遵循经济规律,注重经济效益提升投资要有收益,经营要有利润;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为先,践行好“两山”理念,美化山水林田湖草。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产业经济与体验经济的复合体。要让乡村从开发到运营实现良性发展,真正做到以农为本、以乡为魂,这需要更精准的定位规划和模式设计。

  (本版文字综合自中国农业新闻网、经济日报等相关报道整理而成)

  ★延伸

  农业农村部推介150条夏季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7月11日,农业农村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办2019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夏季)推介活动,重点推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夏季精品旅游线路150条、景点496个。这是农业农村部乡村休闲旅游“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系列推介活动中的夏季主题活动,春夏两季共计推介线路210条、景点677个。

  近年来,各地加快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涌现出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精品线路,很多乡村和线路具有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气候凉爽、生态特色、交通快捷等特点。农业农村部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要求,引导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举办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四季推介活动加以推介。此次夏季推介活动首次将休闲牧业一并推介,大力宣传推介休闲观光牧场,邀请行业投资商、运营商,搭建投资合作交流平台,对接活动发布精品景点线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特稿
   第A05版:人物
   第A06版:动态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公告
   第B04版:公告
   第B05版:公告
   第B06版:公告
   第B07版:公告
   第B08版:政策·公告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两山”转换的“推进器”
东方城乡报调查A02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两山”转换的“推进器” 2019-07-16 2 2019年07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