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欧阳蕾昵
市人大常委会将本市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为重点监督内容,开展专项监督和专题询问,目的就是为了推动本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本市新农村建设。
围绕中央和市委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基层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此次专项监督以问题为导向,确定询问重点:一是围绕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重点监督政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二是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重点监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三是围绕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监督规划编制特别是村庄规划落地情况;四是围绕农村综合帮扶,重点监督新一轮农村综合帮扶资金使用情况;五是围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重点监督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六是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监督农村村庄改造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七是围绕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重点监督崇明生态岛建设规划实施和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合力推进情况;八是围绕农村养老服务,重点监督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养老政策的制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据了解,2016年本市地产农产品供应稳定质量安全,有效应对了年初极端低温、夏季连续高温、秋季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2015年全市示范区建设水平得分为81.68分,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2016年全年整治关闭了2720家不规范畜禽养殖场;农村改革不断深化。2016年,全市已累计完成改制1580个村,占全市1677个总村数的94.2%;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6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520元,增长10.0%;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至2016年末,全市共在785个行政村开展了村庄改造工作,累计受益农户超过50万户,达到规划建设总量的三分之二。
“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必须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以更加有力的举措,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补齐农业农村发展这块‘短板’,实现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才能建成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上海建设全球卓越的城市奠定扎实的基础。”洪浩在讲话中强调,此项专项监督的“发力点”要紧紧聚焦在“工作推进”上和“合力发挥”上,通过监督调研、专题视察、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等环节,使开展专项监督的过程,成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共识的过程,成为共同研究分析问题、进一步集中各方面智慧、谋划对策的过程,成为推动和促进各级政府改进工作、深化落实的过程。在开展专项监督过程中,要始终把重点聚焦到着力推进研究解决瓶颈和难点问题上,采取听取汇报、专题视察、监督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本市各涉农区和基层镇村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本市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广泛听取各级人大代表、基层干部群众等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常委会高质量审议和专题询问奠定扎实的基础。
下阶段,专项监督工作组将开展系列监督调研活动,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专题视察调研。在此基础上,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结合9个涉农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调研情况,形成市人大常委会专项监督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