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作曲家、著名音乐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新中国儿歌大王潘振声,1933年出生于江苏省青浦县(今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方东村小东圩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创作的歌曲接地气、有灵气,有的生动地反映了家乡的变化。潘振声创作儿童歌曲《小鸭子》,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潘振声回家乡青浦赵巷看望他的父亲。他爸身体不好,一年中有几个月躺在床上。本来有姐姐照顾,姐姐出嫁后,虽常回家,但难免照顾不周,家里一定乱七八糟……他忐忑不安地走进家门,不料,灶间里水缸满满的,米缸里有大半缸米,收拾得干干净净。他来到父亲的房间,酸楚地叫了声:“爸,我回来看你了,你好吗?“看见儿子回来,父亲非常开心:“好,好,亏得村里照顾,不然,我这老骨头早入土了。”潘振声懂得知恩图报,他来到村长家,握着村长的手久久不放,热泪直淌。老村长很朴实,话也不多:“振声,你父亲有村里照看,你放心吧,有空,常回来看看!”
路上,巧遇一位放鸭子的小朋友,他俩边走边聊,相当投缘。小朋友兴奋地告诉他,村里要办合作社了,鸭子由队里饲养,他马上可以上学读书了。
回到家里,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家乡的变化可以折射出社会的变化,这是一个好题材。青年潘振声灵感迸发,乐思奔涌,很快就创作出了《小鸭子》这首儿歌:“我们村里养了一群小鸭子,我天天早晨赶着它们到池塘里。小鸭子见了我就嘎嘎嘎地叫。再见吧,小鸭子,我要上学了。我们村里养了一群小鸭子,我放学回来赶着它们到棚里去。小鸭子向着我就嘎嘎嘎地叫,再见吧,小鸭子,太阳下山了。”潘振声通过朴实的歌词,轻快的旋律,把家乡儿童热爱上学读书,追求上进的喜悦之情、欢乐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鸭子”嘎嘎嘎地唱遍了全国,还被编入音乐教科书,并被二十多家音乐刊物转载,录音重版十余次。1991年入选“中华卡拉OK大家唱曲库”,被编配成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等独奏曲。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美合拍的电视剧《大鸟在中国》,将它作为主题歌。
2009年5月14日晚,潘振声因患脑血栓在南京逝世,享年77岁。50多年来,潘振声创作了大量儿童歌曲,已在全国各地报刊电台发表了一千余首。潘振声创作的《春天在哪里》,已成为世界儿童乐坛中的“世界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