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事
倾诉与聆听,城市人的情感故事。
请勿对号入座。
组合Ⅰ
♨ 我难忘的一场情感经历
➡➡我们镇上的人也是这样做的,在挑媳妇时,就是看她的母亲对老人孝不孝的。
●大家都叫我孝女,我很喜欢这个名字。作为一个女人,首先给人感觉是一位贤妻良母。年轻时,会被人称为美女,如果事业上成功点又被称作女强人。但好像被叫着孝女的却不多。可大家都叫我为孝女。为什么呢?这和我的大大和阿奶分不开的。我是浦东南汇人,浦东人称祖父祖母就是叫大大和阿奶的。
我出生在1975年6月下旬,此时浦东南汇的桃花已经开花结果,向着肥沃的土地散发着桃子的香味。又是一个丰收年。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诞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我阿奶告诉我,我生下来时面如桃花,双眸如天上的星星,用世界上最纯真的笑容睁眼看着眼前的一切。
但我的世界并不像我的笑容那么灿烂,在我眼前出现的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望着我,用饱经沧桑的双手将我抱在怀里,我听到了人世间的第一句话:我是你的大大,我是你的阿奶。我听到了世界上最美的声音,那是我的大大和阿奶从心底里发出的笑声,这笑声告诉大家,我们顾家有了个美丽的女孩,她们给我取了个小名叫桃花。
我的大大是当地的一名裁缝,他每天背着一个布包走街穿户,为乡亲们做衣服。有一次,大大到了一户人家做衣服,这家人家生了六个女儿,大女儿特别懂事勤快,为人也老实,于是,大大就想起了自己的二儿子,他们年龄相仿,相貌般配。于是,大大就向这家人家提亲,要娶这家大女儿为自己的二儿媳妇。可人家不答应,按浦东人的习惯,大女儿一般是招上门女婿的。可大大太喜欢这个未来的儿媳妇,几次上门提亲,也就撮合了这门婚事,一对美满的婚姻结果就生下了我这个小桃花。
那时候的农村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但我的母亲却具备了一个中国妇女的优秀传统美德,她一边侍奉年迈的公婆,还要照顾我的叔叔和小姑。贤惠善良的母亲在贫苦的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上了一堂很好的课。俗话说,母亲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母亲的一言一行深深的熏陶着我那颗幼小的心灵,我知道了家里最好的东西要先给大大和阿奶,照顾老人爱戴小孩是每个人具备的品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看着母亲对大大和阿奶的一言一行,让我看到的全是一个“孝”字,我亲眼看着母亲和父亲怎样照顾渐渐老去的祖父祖母,看着父亲自己省吃节用而为叔叔筹办婚事及为小姑出嫁,让我知道了什么叫亲情。特别是父母亲照顾自己的大大和阿奶时,那种无怨无悔的付出,也深深感染着我,在我生活的词典里,我牢牢地记住了“百善孝为先”。
●虽然当时的生活条件比较匮乏,但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我享受到了一种家庭的亲情和爱。母亲是一个贤惠任劳任怨的传统女性,她对自己的公婆视为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特别是我的阿奶年老以后,一直卧床不起,大小便全靠人照顾,母亲就在病床前服侍老人十多年。民间一直有这样一句话:病榻前无孝子。可我的父母亲十多年如一日,侍茶奉汤照顾着老人。我的阿奶一直活到80多岁才寿终正寝。活到80多岁,在当地的农村来说完全是高寿了,何况是一个卧床十多年的病人。难怪老人在临终时,她拉着我母亲的手对她说道:“你嫁到我们家来,从来没有享过一次福,却为这个家付出了许多。你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你对老人好,是在为自己的孩子做榜样,今后你会享福的。”阿奶最后用她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对我说道:“以后你要孝顺你娘,嫁到婆家去了也要孝敬自己的公婆。”我望着阿奶,点了点头。
不久,我也到了婚嫁的年龄了,成婚后,我生活在一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里,我的公公和婆婆也是在当地出了名的孝子。老阿奶脾气古怪,说要吃白馒头,等白馒头递到她手上了,却说白馒头勿好吃,想吃小笼馒头了。于是,我的婆婆马上跑到街里去买来小笼馒头,再亲手端到老阿奶手里。老阿奶爱干净,身上衣服一天要换几次,哪怕是躺在病床上也要换几次衣服,婆婆就给她换,刚换上衣服,老阿奶就把大小便撒在身上了,婆婆就为她擦洗身子,再换上干净衣服。以至于,老阿奶躺在床上好多年都没有生褥疮,临终时,就如一位慈祥的老人睡着一样,向着洁白的世界飘逸而去。
我就这样看着自己的婆婆照顾着老阿奶,也从一个家庭来到了一个新家庭,我感受到的全是一个孝字,一个情字。同样,我的婆婆在照顾老人时,对我这个儿媳妇也是百般爱护,视我如自己的女儿,每天问寒问暖,做可口的饭菜,让我在生活上无忧无虑。我的丈夫对我更是恩爱有加,自己省吃节用也要在我生日或是节日里送礼物给我,有时候礼物不重,但小小的情义已经深深温暖了一个女人的心。我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着,也为自己幸运,欣慰命运之神将我降临在两个幸福的家庭里。
我们中国人做人的标准就是看人孝不孝,俗话说:“交朋友先看那人孝不孝父母,如果这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更不用说做人了。”从古至今,有关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故事层出不穷,也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代代得以传承下来。而我们镇上的人也是这样做的,在挑媳妇时,就是看她的母亲对老人孝不孝的。
●我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娘家父母亲是当地出名的孝子,嫁到婆家的公婆又是人人称赞的孝子,所以我要在各方面做得更好。作为一个好女人,那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作为一个人,只有在对人好时,她的内心是充满喜悦的,而相由心生也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我在娘家时,作为家中的长女,就处处以父母为榜样,孝敬父母,对自己的大大和阿奶也是行孝,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都留给老人吃,因为我知道,老人在这世界上活一天少一天了,吃的东西也是越吃越少。当我把好吃的东西双手捧给阿奶吃时,阿奶知道这些东西对农家人来说都是稀有的,于是就对我说:“桃花呀,我们老了,吃了也是浪费,还是你吃吧。”可我对阿奶说:“我们还年轻,吃好东西以后有的是时机。”当我亲手喂阿奶一口一口吃着东西时,阿奶流眼泪了,她望着自己的孙女,知道孙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也需要营养。此时,阿奶再也没有什么语言能表达,只是紧紧拉着我的手,用她最诚朴的祈祷祝我将来嫁个好人家。
正是上苍不负人心,我嫁到了一户好人家,在我出嫁那天,我母亲又叮嘱我,要把尊老爱幼的传统带到婆家去,要孝敬公婆,要做个孝女。我嫁了过来后,特别是婚后喜得一子后,我并没有母凭子贵,而更是处处为儿子做出榜样。我知道自己将来也要老的,也要讨儿媳妇,我要将中国的传统美德传给下一代,那就要从自己身上做起。作为一名儿媳妇,我无时无刻不在记挂和照顾着公公婆婆。不管平时工作怎么忙,我都会抽出时间,每天陪老人聊天解闷,从交谈中了解到老人的思想动态。每当老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时,我都会第一时间掌握,就想尽办法,耐心开解,为老人送上关爱。
有一次,我的婆婆去市场买东西,丢了200元钱。这200元钱,对老人来说就如掉了身上一块肉一样心疼。为此,老人心情低落了好几天,饭也不吃,茶也不思。当我发现老人的精神头变得郁闷,脸上的气色也不好。我以为自己的婆婆病了,就坐在婆婆身边,握着婆婆的手问寒问暖起来。当我得知婆婆原来是心疼那200元钱时,我就耐心开导婆婆,说钱掉了谁都心疼,但因此急坏了自己的身体,那就万万不合算了,并从自己的口袋里取出200元钱塞进了老人的怀里。老人坚决不肯收,说我的收入也不高,平时都舍不得买一件贵的衣服穿,何况孙子读书也需要钱。但我告诉婆婆,这些钱只是代表儿媳妇对婆婆的孝心,愿婆婆拿着这笔钱还是继续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并劝解老人要放宽心,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婆婆在我的劝导下,慢慢的解开了心结,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欢愉。
我是一名普通的社工,收入不是很高,但即使这样,依然自己省吃节用也要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为老人改善生活,添置衣物。我和老人同住在一起,每隔几天,我都会为老人送去一些他们爱吃的东西。逢到公婆的生日时,也都会精心为老人准备一份生日礼物,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有时,我亲手为老人捧上一碗长寿面,面上的菜肴都是我自己亲手做的,我只是想通过这碗小小的面条,让老人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让他们知道这个家并不因为他们的老去而失去了位置,他们是家中重要的一分子,他们要长命百岁的活下去。
逢年过节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让老人高兴,我都会准备一些好吃的东西,组织全家人齐聚一堂,共度佳节,让老人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温馨,体味祥和。
●为了照顾老人,我还去学医,充当一名家庭医生,每当天气突变的时候,我都会尽早提醒老人多加衣服,当老人有些头痛感冒时,也总是第一时间到老人身边问寒问暖,端水递药;老年人需要多休息,我就时常嘱咐老人要早睡,保证良好的睡眠时间,并且为老人购买了有助睡眠休息的健康枕;为治疗老人的风湿病,我经常陪老人去进行中医按摩,并且为老人购买了按摩棒;每当老人外出时,我都会嘱咐老人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并为老人配了手机,以备不时之需。平时我也为老人们沟通协调,排忧解虑,做家庭和睦的调味剂。有时就做他们最忠实的倾诉对象,从侧面举例分析,从根本上解除他们的心理难题。
每当老人想做什么事情时,我都会首先去支持、去鼓励。婆婆由于长年照顾老阿奶,自己的身体不太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婆婆听说在附近的广场那边,每天早上有打太极拳可以锻炼身体,婆婆很想去。可是又怕自己年岁太大,学不会,正在踌躇不定时,我就鼓励婆婆去锻炼。为了说服婆婆,我就连续几天陪婆婆一起去广场练习,在我的陪同下,婆婆增强了自信心,从此以后就成为了广场上早锻炼的一个积极分子,也为婆婆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如今,我的公婆也步入高龄,家中小孩也逐渐长大成人,照顾老人和继续教育孩子,我哪头也不敢忽略。由于我的孝行也熏陶着自己的儿子,每当一家人出行时,我的儿子首先就去搀扶自己的祖母,也对老人和父母亲孝顺。要知道孩子在渐渐长大了,教育好孩子,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使儿子能够健康成长,一方面要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范。在孝敬父母方面,为儿子做出榜样。在学习上,时时勉励孩子勤奋刻苦,我常常陪读到深夜,成绩不好时,给以安慰,培养自信心,使儿子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之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老的,但照顾老人,做个孝子孝女说起来容易,但真要做起来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平时,经常会听到一些子女不赡养老人的事情,这是让人听来非常痛心疾首的事。老人把我们生下来,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他们老了,行动不便了,需要我们做小辈的去照顾,可就有这样一些人不顾父母的生活艰苦,自己花天酒地,不顾父母死活。这些事情,如果被我知道了,我一定会上门去照顾这些老人,并找这些子女谈心,如果谈不好,我就去他们的单位,我要让人知道,一个对自己父母都不好好照顾的人,他怎么会做好工作?他怎么会有好朋友?我这样几次下来,让他们知道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子女必报的恩,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不要太多,但有一条,做个孝子孝女是必须的。
中国有句古话:“孝为百行源”,因为,我以孝字当头,在我周围的人就都叫我为孝女。我喜欢这个称呼。同时,我的工作也开展得非常顺利,和同事之间相处得也非常和睦,也正应了那句古话:“百事孝为先,孝为百行源”。
最后,我感谢我的父母给我做出好榜样,也感谢我的公婆对我这个儿媳妇给予亲生女儿一样的照顾,所以,我会对得起这个孝女的称呼,继续做个孝女,否则你人长得再漂亮,人有多聪明,但对老人不孝就一无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