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倾诉情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家的平凡故事
  情事

  倾诉与聆听,城市人的情感故事。

  请勿对号入座。

  组合Ⅰ ♨ 我难忘的一场情感经历

  口述/蒋阿姨  文字整理/阿米

  我这样的为人处世,让公婆对我很满意,我们相处了十几年,两位老人当我女儿待的,对我很好的。

  ●一年过去了,儿子没有回家看过我们一次,电话都是我们打过去的,问他好吧?问他啥时候回家看看,陪陪我们吃顿饭,说说话?他的回答总是,我蛮好的,等有空了再回来。

  天知道他哪天有空!弄得比国家总理还要忙一样。

  我和老头子挖塞!唉,这个儿子算是白养了!

  我和老头都是工厂的退休工人,我们都是67届初中毕业的,我是家中老大,因为家庭出身好,工人阶级啊,额角头高,毕业没有下农村,在印染厂捧了个铁饭碗。老头的福气也好啊,是独养儿子,用不着上山下乡,到纺织厂当了修理工,我们同属纺织局的。

  那个时候上海纺织局不要太神兜兜哦!给国家创造的财富多,劳动模范多,真的哦,当个纺织工人老骄傲老自豪的,全民单位,生老病死有依靠,心定得不得了!厂里的生活蛮吃累的,还要翻三班,这样的生活现在都是农村外来妹做了,看不到城市里的小姑娘的。我们那个时候思想觉悟高,做生活老卖力的,我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感觉自己能够当工人老幸福老荣耀的。那个时候大家都老卖力的。我在车间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经常做点“分外事”,打扫卫生啊,泡开水啊什么的,我在家里做惯了,看见生活不会偷懒的。我的付出,大家都看得见,那个时候的人还晓得公平公正,年底选劳动模范,生产积极分子,好多人都投我的票,那个时候当模范就是精神鼓励,发一张奖状,发毛主席著作,也发过热水瓶,洗脸盆。那个时候的人看重荣誉和脸面,当个清汤寡水的劳模老骄傲自豪的,家里人也感觉有面子。

  一晃我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给我介绍对象的人不少,我的条件上台面啊:全民单位工人,劳动模范,人长得不胖不瘦,不高不矮,卖相不错,家务事又样样会,结绒线,做衣服,烧饭烧菜包粽子什么的,我都会,那个时候的人传统,恋爱结婚实实在在,过平淡日子嘛。

  我对男方的要求也很实在:全民单位工作,要求进步,作风正派,卖相和我般配,要求有婚房。

  七十年代老百姓家的房子都很苦恼,人家讲,小伙子有房子等于有了半个娘子,没有房子讨不到娘子。介绍给我的好几个小伙子,人都不错的,就是因为没有房子,长痛不如短痛,只好分手。

  根荣是我们厂食堂的张阿姨介绍的,他们有点远房亲戚的关系。张阿姨说根荣人老实,脾气好,独养儿子,家里经济条件不错,身高卖相也和我相配,我心就动了。那个时候独养儿子家庭老少的,被我娘讲起来,人少矛盾少,日子好过。

  这样我们就见面认识了,根荣给我的印象还好吧,我感觉他脾气蛮好,但是娘娘腔味道老浓的。要说很满意吧,谈不上,但是,我已经二十五岁了,拖不起了,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有房子的对象,我要考虑周全啊。

  ●我们开始了正式交往,那个时候我们都二十六岁了,在当时就属于晚婚晚育的大龄青年了。我们是抱着结婚的目的走到一起的。

  根荣很坦率地告诉我他的身世,他老家是苏北农村的,兄弟姐妹有八个,家里穷得叮当响,他这个老八生下一个月,爹妈就因无力抚养把他送了人。小时候他身体很差,经常要去医院,最先收养他的家庭感觉经济上负担太重,又把他转手给了别人,他现在的养父母是第四任收养人了。养父母结婚多年没有生养,去公立医院,找私人中医,吃民间秘方,甚至去庙里烧香拜佛,都没有用,将近四十岁的时候,才相信算命先生的话:今生无亲生儿女养老送终。相信归相信,但还是希望老了有人照顾,死了有人送终啊,就这样,在别人的介绍下,根荣进了他们的家门。养父母事前和人家约好,既然我们收养了,其他人就不要上门探望认亲,包括亲生爹妈。

  根荣的养父在中药店做,养母是服装厂的工人,当时讲起来,他们家的家庭经济条件算很好的了。根荣到了他们家,说句老百姓的大实话,就是“老鼠掉在了米缸里——运气来了!”养父母带着他去大医院看好医生,前前后后看了一年多,花去一千多元,根荣终于长成了健康小囡的样子!你知道的,那个时候的一千多元不要太值钱哦,一般人家谁拿得出那么多钱?养父母对根荣宝贝得不得了,也是他命好啊,我们“50后”都有挨饿、吃不饱的记忆,可是根荣没有。根荣的养父是有点文化的人,毛笔字也写得好,家里还有不少书呢,养父想把根荣培养成读书人,教他读书写字,根荣说,他读小学、中学的时候,学习成绩老好的,要不是文化大革命,考大学应该没有问题的。

  我们谈了九个月就准备结婚了。根荣家有两间房,一间是三层阁,十个平方,还有一间是前客堂,十八个平方,根荣爷娘,也就是我的阿公阿婆,上路得一塌糊涂,跟我们说,大房间给你们做婚房,我们住三层阁。

  你知道的,八十年代住房紧张,小青年有间婚房老了不起的,我这个人心平,心善,听他们这么一说,我老感动的,但是,我怎么忍心自己住大房间,让老人家爬阁楼房?所以,我立刻表态:维持老样子,你们住大间,我们住阁楼。

  听说我不要大房间,坚持在阁楼结婚,好多人都说我是戆大,呵呵,随便人家怎么说,我觉得我应该这样做,人要知足,心要平。我这样的为人处世,让公婆对我很满意,我们相处了十几年,两位老人当我女儿待的,对我很好的。

  哦,忘记说了,我们让房子的事,后来还登过报纸呢!《劳动报》,文章是我们厂宣传科的干部写的。

  我是怀旧的人,也很传统,我看不惯现在的人,为了房子、为了利益可以翻脸不认人、可以六亲不认,人怎么可以这样呢?

  我就觉得吧,人呀,不要贪,不要刁,谦让,宽容,为人家想想,和睦相处,开开心心的,多好?

  ●婚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83年,我破腹产生下了儿子凯凯,添了孙子,公公婆婆高兴得不得了,那个时候,副食品什么的还是计划供应的,公公跑到青浦乡下给我买活鸡活鱼和新鲜鸡蛋,要知道,那都是紧俏商品、都是要花高价买的哦!他们还出钱给我请来保姆照顾月子。凯凯满月也弄得老隆重的,红蛋发掉一百多呢!还办了三桌满月酒,又给凯凯买来长命锁、金木鱼,这些都是公公婆婆花钱又出力搞的。

  产假结束,我回厂上班,单位照顾我,给我安排了长日班,我们那个大厂福利老好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都有的,职工子女的托养和教育厂里都包了。

  那个时候全国还没有双休日一说,工人一周只休息一天,我婆婆对我老好了,到了休息天,她总要关照我,上了六天班,你要多睡一会,少做事体。我亲生姆妈也未必会说这么暖心的话哦!人的好,是需要好话激发的,是不是?婆婆这么说,让我感动的同时,也想到,婆婆上了年纪了,天天买、汏、烧,也很辛苦啊!所以,我休息那天,会让婆婆休息一天,我来买、汏、烧。

  我们那个弄堂,好多家庭的婆媳、夫妻关系紧张,吵架、打架经常有的,像我和婆婆这样,相互体谅,友好相处的很少很少,所以我们被居委会、街道树为典型,还有几次评为区模范家庭呢!

  我们一家和睦着,幸福着,被周围人羡慕着,感觉不要太开心哦!

  1993年,因为要造南北高架嘛,需要征用土地,这一片居民都要动迁走人了,市政工程嘛,老百姓应该支持的。按当时的动迁政策,我们被安置到莘庄,因为三代人,给了我们两套二室一厅的新房子。当时的莘庄在大家的印象里老远、老乡下的,对住惯市区的人来说,不大能够接受,可是我们蛮想得通的,第一,这是上海的重点工程,我们居民应该支持,第二呢,尽管地段不好,但是,房型好、房子大、小区环境优美,有这几个好处应该心满意足了,是吧?我们是最早签约的居民之一。

  我们的两套新房在一个楼面,按照公公的意思,房子打通,这样便于相互照顾。装修是公公和根荣张罗的,忙了两个多月,全家人高高兴兴乔迁新房!

  说的都是高兴事,现在我要说说儿子凯凯了。这个小囡天生胆小、性格内向,最初,我们觉得男小孩这样也蛮好的,不容易闯祸啊,所以,也就顺其自然,没有过多的关注和引导。他读小学后,学习成绩一般般,在学校也不爱和同学交流,喜欢独来独往,双休日不出门的,要么和爷爷下棋,要么看电视,宅得很。读中学了,学习还是一般般,那个时候,家教、辅导班什么的还不多,我和根荣为他的学习着急啊,我们自己没有读过大学,就指望凯凯圆梦了,后来是我妹夫帮忙,找到在重点中学教英语的亲戚,请他给凯凯开小灶。人家买我妹夫的面子,免费教了将近两年,也许是凯凯没有语言天赋吧,英语水平也就在及格上下徘徊。

  中考时,凯凯落榜了,我们失望之余,就考虑着让他复读一年,明年再考。想不到,他之前填了中专志愿,中专要求低呀,人家就录取他了,是职业学校的烹饪专业。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我们一点也不知道他居然会喜欢上这个专业。家里人都不赞同他的选择,我们后来托人找关系,把他送去了一家民办学校复读,对我们的决定,看得出,凯凯是很不情愿的,只是,他太内向了,太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选择了,像个被我们操控的木偶,什么也不说地去了民办学校。

  第二年中考,好歹过了分数线,去了一所很普通的高中,三年后参加高考,分数很不理想,那个时候,教育已经产业化了,凯凯最后被一所民办大学录取,读的是管理专业。

  几年前,我们才知道,凯凯对我和根荣当年的决定是非常反感的,他说,他很喜欢西点制作,那个工作可以发挥想象,而且用不着跟很多人打交道,他很想以此为业的,想不到我们那么不尊重他的选择,大学的管理专业,也是我们要他读的,他说,我不喜欢这个专业,也不适合吃这口饭。

  唉,要是我们在凯凯年幼的时候,懂得科学育儿,带他去看看心理医生,要是在凯凯中考、高考的时候,我们听听他的心声,尊重他的选择,凯凯的人生就不一样了呀……

  ●凯凯大专毕业,就业难,像他这样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就更难了。二十多岁的小伙子闲在家里,我们急啊,后来是我公公找到他的徒弟,求他帮帮忙,徒弟正好在位置上,就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给凯凯找了个药店营业员的工作,听说站柜台,跟人打交道,凯凯还不愿去,我们做了好几天的工作,告诉他,现在是工作挑人,由不得人挑工作的,你先做着,要是以后有好岗位、好工作了,再说嘛。

  凯凯做了三年的柜台营业员,后来店里的出纳退休了,经理看凯凯人老实本分,又是大专毕业,就培养他接班做了出纳。这个调动凯凯是老开心的,我们顺势鼓励他,珍惜这份工作,业余时间多读点书,去读个本科。

  2009年,我婆婆得了肺癌,开刀后只活了四个月就去世了,婆婆生病的时候,我已经退休了,我心里老难受的,舍不得婆婆啊!婆婆住院开刀、放疗什么的,基本都是我陪护的,去世的前一天,她是有预感的,对我说,我要走了,你照顾了我介长时间,罪过啊!谢谢侬啊,我走了,这个家全拜托你了,老头子身体也不好,根荣太老实,凯凯嘛,到现在还没有成家,全要你操心了。第二天,她声音老大的叫我,我过去,问她有事吗?她眼睛瞪得老大,说,我昨天都拜托你的事,你不要忘记哦!我看她神色不对,马上安慰说,姆妈,你交付的事我都会做到的,你用不着担心的哦!婆婆笑了,然后开始大口吐气,我感觉不对,赶紧让根荣打120,救护车还没有到,婆婆就咽气了。

  婆婆去世半年不到,我公公也走了,脑溢血,一下子走的,对他来说是福气,没有什么痛苦啊,对我们来说,老伤心的,没有思想准备呀!

  我公公婆婆活着的时候有个老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抱重孙子,老遗憾的,凯凯结婚他们都没有看到。

  凯凯对自己的婚恋大事一直漫不经心的,老无所谓的,亲戚什么的给他介绍对象,也是“嘎嗒嗒”的一副腔调,一点不晓得讨好小姑娘,对小姑娘主动一点的。小邱是他专升本时认识的,这个小姑娘很喜欢凯凯,是她倒追凯凯的,小邱比凯凯小了五岁,在一家餐饮公司做管理。

  他们是去年结婚的,婚事办得老闹猛的,我跟根荣讲,要是爹爹、姆妈还在,就圆满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城乡一周
   第A03版:人物面孔
   第A04版:倾诉情感
   第A05版:初恋情感
   第A06版:影视艺林
   第A07版:社会民生
   第A08版:健康养生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社区·禁毒
   第B03版:社区·视点
   第B04版:社区·图说
   第B05版:社区·旅游
   第B06版:社区·浦东
   第B07版:社区·专版
   第B08版:社区·副刊
我们家的平凡故事
东方城乡报倾诉情感A04我们家的平凡故事 2015-12-25 2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