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明,有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离岛外出打工,他们的未成年子女无奈成为了“留守儿童”。据崇明县教育局统计,截至2012年9月,崇明中小学留守儿童人数为4849名,占全县中小学生总人数的近15%。(本报7月5日B3版)
一般印象中,留守儿童与大上海之间似乎无法联系到一起。然而,我们的记者远赴崇明堡镇采访回来的文字和照片真实地讲述着这座城市中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和生活状态,他们的父母或许并不遥远却依然无法回家,他们与城市在空间距离上如此之近而心灵上却始终无法到达。
我们的记者采访回来告诉我,那些孩子往往比较害羞,喜欢躲在爷爷奶奶身后,但在他们接过志愿者送去的书包、玩具等礼物时所洋溢在脸上的灿烂笑容却让人永生难忘。每个孩子都是凡间降临的天使,对于在你我身边的“留守儿童”,我们看到了来自基层社区、高校志愿者、共青团、民间基金会等多方面的关爱,各方也在探索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更好地帮助他们的生活,抚慰他们的心灵。
更重要的是,如何让那些远离孩子的父母回家?应更注重城市的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直至消除城乡差距,为他们提供充足有保障的就业机会,让孩子每晚能得到一个来自父母的温暖拥抱。作为“现代化”已渗透到城市血液中的上海,完全有能力也有理由做出表率。
作为孩子,父爱、母爱的缺失将会是他们人生中永远的空白,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这是我们的责任。
他们留守在上海,因为更近,所以我们应该做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