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好吃树难栽,鲜鱼好吃网难抬,白米饭好吃田难种,山歌好唱口难开”……一首质朴清亮、表达了在生产方式落后的农耕社会农民与自然抗争的浦东山歌“山歌好唱口难开”,拉开了原创大型浦东山歌音舞组合《张江之韵》的序幕。以《踏车山歌》、《逢熟吃熟真开心》等9首流传于张江地区的经典老山歌,以及百姓享受着现代幸福生活、从心中迸发出的《山歌声声献给党》等4首新山歌组成的《张江之韵》,10月27、28日在张江体育中心公演3场,喜迎党的十八大。这台由张江自编、自演、自导,有130多名业余文艺爱好者参演的原创新作大型音舞组合,受到市、区文化部门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
“山歌”是乡间民众对民间歌谣的俗称,是传统民俗文化,山歌的歌词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曲调是一种民间音乐。在那远去的年代,张江曾是“山歌之乡”,处处有山歌声。人们用唱山歌来抒发情感,娱乐情趣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浦东山歌已到了近乎消失的境地。张江镇党委、政府从保护与传承民俗文化出发,于去年年底策划创编《张江之韵》。舞台演出本成稿后,邀请新区有关领导和专家评议,并经反复修改,在文广中心的统筹下,于今年3月投入了紧张排练。
据编创组的总负责人俞惠中介绍,《张江之韵》剧组演员绝大多数是张江基层文化团队的文艺爱好者,有的很少上舞台,缺乏专业经验,但他们满腔热情,勤奋好学,认真投入,很快进入角色。剧组主创成员之一、年逾七旬的奚报国,从整理曲调到教唱、撰稿等,更是全身心投入。幕后还有很多人无私地给予支持、奉献,感人事迹举不胜举。
《张江之韵》由《农家童谣》、《水乡放歌》、《古镇新曲》三个篇章组成。有关领导和专家认为,《张江之韵》有很好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浦东的文化大繁荣都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