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社区·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10月0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建忠:大美在乡村林果园
  □文/丁翔 图/韩蕾 

  前不久,上海市林业总站编发了一本名为“乡土有约”汇集了上海郊区二十多名长期奋斗在乡土林果战线,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乡土专家”。在这些“乡土专家”名单中,张建忠的名字十分显眼。因为在位于奉贤区奉城镇花厅村的120亩林果田里种植的“田甜”牌果品,是上海唯一连续四年被作为“贡品”送入北京中南海。连续八次获得市级和国家级的金银奖。2010年上海世博会被指定“世博果品”供应基地。他所传授技术的学生和其他果园、合作社,所产果品均成市场的“抢手货”。花厅果园也被上海市农科院指认为果树试验示范基地。这在市郊果品种植合作社中唯一获得此殊荣。

  知识成就“土专家”

  一个种田出身的农民土专家,为何能在果品栽培研究生产上取得如此丰硕的果实?用张建忠的话说:我热爱这片土地,因为唯有果林,才能点缀乡村分外美丽。

  张建忠对果林种植的追逐表现有些“痴迷”。他知道:上海城乡产业的发展,果品产业将是成就大美乡村最具风景的载体。为此,他曾不厌其烦地钻进镇上的文化站,坐进区里的图书馆,市里的新华书店也经常“报到”。买回的果树技术书籍,可以装成一大箱,还常走出去与老果农进行技术交流,与市农科院领导、教授拜师学艺,并深入其他区县的田头、果园取经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淘了好几年,使这位曾经只会开拖拉机,手握铁搭柄,文化程度并不高的“乡土汉子”,逐渐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草根专家”。

  “丰”字马灯除虫害

  掌握了过硬的技术,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张建忠的种植栽培技术逐渐过硬。2003年,张建忠承包了120多亩良田,把一家一当都投入进去。

  现在,在被当地政府部门授予标准化示范果园,取名为“花厅果园”里,张建忠种植了甜油桃、水蜜桃、黄桃等10多个品种,草莓有2个品种,还建有可储藏10多吨果品保鲜冷库、仓库包装等场所。

  果枝通常在夏季和冬季修剪整形。而他为了确保果园在科学生态中结果,果品开结丰满,张建忠多管齐下,采用春、夏、秋、冬四季修剪法。在张建忠的果园里看到几十只马灯成“丰”字形挂着,到了夜里灯亮时,许多成虫飞来被电网捕杀,这样起到了大量成虫诱杀效果。他还通过疏果技术来控制产量,使用套袋技术手段来提高品质。增施有机肥、农家肥,减少化学肥料,也是张建忠保证了全年养分供给充足,改善土壤,减少污染的重要手段。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保证了原生态的延续,使得果品保持优质鲜甜。许多客户都为此赞扬张建忠的科学种植技术。订购量逐年上升,今年的黄桃还没成熟时,订单就达到上万斤。一些进行自助游的游客,在进行采摘游活动时,也都认为“花厅果品,货真价实。”

  一双慧眼定品质

  张建忠在被上海市林业总站聘为林果“乡土专家”后,每年在做好自己的果园工作时,也经常到区内的果园帮助指导。一年四季不下上百次,不管刮风下雨,日照暴晒,他都随叫随到,有些果农还请他去评判果品的优劣与价格,他用练就的一双慧眼,定夺分析果品的质量和价格,这使他在行业里享有声誉,而这些上门指导都是义务工作。

  张建忠说:大家都是在装扮乡村的美丽事业,自己辛苦一些也是为了使大美乡村果园更加吸引市民的眼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影视艺林
   第A03版:社区·浦东
   第A04版:社区·图说
   第A05版:社区·旅游
   第A06版:社区·副刊
   第A07版:社区·经济
   第A08版:娱乐现场
张建忠:大美在乡村林果园
沥江农家乐 秋景趣味浓
广告
东方城乡报社区·旅游A05张建忠:大美在乡村林果园 2012-10-05 2 2012年10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