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前身是世博会城市未来馆,即曾经的南市发电厂。此次双年展的主题“重新发电”对应场馆的改造和重启,可谓再恰当不过。总策展人邱志杰介绍说,本届主题不只是与场馆的创建历史息息相关,对于艺术而言,重新发电,更多的是一个隐喻、是精神层面的力量。
本届双年展的主题展由“溯源”、“复兴”、“造化”和“共和”四个板块组成。这四个板块分别关注作为社会动员者的艺术,作为历史的重访者与重写者的艺术,作为能量的变压器与转换者的艺术,以及作为社会组织者的对话和交往的艺术,以此形成一条主题链。汇聚了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98位(组)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可谓规模空前。邱志杰指着展厅内几根穿透了几层楼板的柱子向记者介绍,今年有这种规模很宏大的纪念碑式的“千手观音”巨型雕塑,也有那种非常微妙、非常优美、不仔细看都感觉不出它在动的钢丝形成的雕塑;艺术家的涵盖面也非常广,有阿根廷、中东、东欧、西欧和亚洲的艺术家,基本上没有什么遗漏。
记者在现场看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大厅内有一个高达18米的铁质雕塑———“千手观音”。这是旅居巴黎的华裔艺术家黄永砯的艺术作品。黄永砯在2000年上海双年展上的“沙的银行”是上海双年展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此次展出的“千手观音”是该作品的最终完成版本。据工作人员介绍,该作品在海外展览时,因为场地限制,只能是一个很小的模型,而此次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庞大空间中,观音的一千只手得以完全焕发出能量。一千只观音的手被安装在一个钢铁结构上,它是杜尚的著名瓶架的放大。杜尚以“现成品”的概念,点化日常生活器物为艺术的精神,同样体现在千手观音手持的一千种物品中,这些日常生活物品无所不包,一经握持在慈悲者的手中,即化身为抚慰芸芸众生的法器,和空间中老发电厂的痕迹一起,引出本届双年展“重新发电”的深层次主题:从物理的电能的输出到精神力量的输出。
今年双年展另一大亮点是首次启动了城市馆计划。主办方解释说,相比国家,城市是人与人之间结成共同体,发生思想碰撞、行为互动、对话交流与融合共生更为直接的空间。在海纳百川、多元交融的上海,理解当下的艺术形态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意义,需要从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出发,和来自世界上不同城市的人们共同探讨能源、交通、文化融合等切身议题。
实习生 杨清悦 记者 欧阳蕾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