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堂恐怕没有想到自己的上市之路会引发轩然大波,引发争议的不是产品质量本身,而是其赖以生存的“活熊取胆”模式,尽管归真堂及相关协会一再声称,目前的取胆技术,熊并不痛苦,甚至还很舒服。但很显然“舒服论”不能令人信服,反而招致舆论更猛烈的批评。对于归真堂的争议声音已经从最初的动物保护组织延伸到各界社会名流,各主流媒体也纷纷参与报道,归真堂陷入一场空前的公共关系困局。
“合法”或许也是归真堂一直以来态度强硬的底气,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动物保护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批评。而作为企业经营而言,法律只是其最基本底线,企业的经营还需要考虑社会道德、普世价值观、企业社会责任等因素。所以尽管从目前来看,归真堂虽然合法但是在公共关系层面却陷入困境并进而营销企业产品销售和经营。
如果时间倒退十年或者二十年,归真堂或许都不会招致这么多的反对,在80年代,“活熊取胆”甚至被当做是农民致富的项目在部分区域推广,在那个时候NGO组织的力量还很弱小,舆论还不像现在这么活跃,没有强大的微博,社会对于动物保护的意识也不像现在这么强烈。但是,时代变了。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使得动物保护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口号,各国纷纷予以立法。据统计,迄今为止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动物福利保护法,禁止残酷对待动物。
所以,归真堂需要意识到,仅是通过沟通和开放不可能摆脱公共关系困局也解决不了企业未来的发展问题。归真堂有必要从战略层面进行调整,一方面改善熊的生存环境,最大限度减轻熊的痛苦;另一方面,承诺逐步采用人工熊胆替代产品,并从技术上寻求最佳的替代产品,实现企业转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