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细语温暖人心
当病人送到三楼急救室,住院部的周主任和值班护士同样热情地接待了病人及家属,测量体温、关照入院注意事项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在轻声细语中有序展开,让病人和家属在这里真切地感受到了温暖……
住院部的温护士长如同她的姓氏一样,说起话来更是轻声细语,温文尔雅。一名脑梗病人因担心自己不能康复治愈,思想上有情绪。温护士长了解情况后及时与她交流沟通,并举例其他病人经过锻炼和自身努力,如今已初步康复,最终说服了病人树立起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如今这名患者已经从原来只能躺在床上,连翻身都要护工帮助,到现在不仅能每天坐3个小时,而且还能每天坚持在家属帮助下走几步了。
在病人康复锻炼过程中,温护士长发现一个家属不懂医学常识,将患者的导尿管过高放置时,她便细心说明将导致逆行感染的原理,并及时弯腰指导家属改正。一名患者说:“护士长老好格!对每个病人都很亲切。让阿拉病人在这里觉得老温暖的!这里的护士们在护士长的带领下,一个个对病人都很亲切。”
不怕脏不怕累的好护工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对于老年患者的脑梗偏瘫等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来说,生活护理就更重要了。
在周家渡社区卫生中心三楼病房里,近70张床位,几乎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病人。每个护工至少要为4个以上老年病人提供24小时生活护理,2小时一次翻身、每天2次擦身、洗脚、喂饭等等,更难的是一些病人因常年躺在床上,大便不能自理,于是护工们就捋起衣袖,用手一点一点地帮助病人排除大便。每次帮病人掏完粪便后病人舒服了,但护工却已经满身是汗。
护工们不怕脏、不怕累地为病人服务,让病人家属十分感动。今年春节除夕夜,16床病人家属从酒店订了10个炒菜,邀请护工章阿姨一起过大年。但却被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曾经为44床服务的另一个张阿姨同样说:“我们这里的护工都是这样的,努力为病人着想,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没有华丽的词汇,只有朴素的语言和实实在在的行动。在“轮椅上的天使陈海新”曾经工作过的周家渡社区卫生中心,从院长、住院部主任到主治医师、护士长、护士和护工们,几乎人人都在用他们的真情实意,向每个病人传送着温暖和爱心……
文/记者 印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