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新主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宝山罗店乡村有个“情绪疗愈场”

  □记者 施勰赟

  当晨曦穿透温室大棚的塑料薄膜,数万株玫瑰在阳光中舒展着沾满露水的花瓣,洋桔梗在微风里摇曳出深浅不一的五彩波纹,向日葵追逐着光的方向转动金黄脸庞——这里是宝山罗店镇“花圃小胖鲜花采摘园”,一座被都市人称为“情绪疗愈场”的田园乌托邦。

  当传统花农还在以鲜切花或盆栽的形式销售花卉,“花圃小胖”早已另辟蹊径,踏入沪郊盛行的采摘经济领域,“95后”花圃主理人段忠义通过三十余种四季流转的鲜花,开辟出一条融合自然美学与体验的创新之路,走出乡村经济发展新路径。

  为都市人打造一个“鲜花疗愈所”

  工作日下午,位于宝山区罗店镇南周村的“花圃小胖”鲜花基地门口已有不少车辆,蜿蜒停满乡道两侧。拎着竹篮的年轻女孩成群结队地拿着鲜花剪,在各个玫瑰盛开的大棚中穿梭,认真寻找自己中意的那一朵;向日葵花海里,小朋友们正捧着硕大的花朵观察不同品种向日葵之间的区别;穿着碎花裙的女孩,半蹲在洋甘菊花田里和同样“小清新”的花朵合影。与其说这是一个鲜花生产基地,不如把这里称之为“鲜花疗愈所”更为贴切。

  “我就住在美兰湖,几乎每周都会来这里买花。这里的粉荔枝品种特别好,香气很足,买回家养护得当可以开十多天。一大束放在那里,整个客厅都能闻到淡淡的荔枝香。”正在加工区等待包扎的周女士分享道,“自己亲手摘的花,怎么看都比外面花店随意买的更好看,好像每一朵花都带着温度,看着它们在花瓶里慢慢绽放,时光都慢了下来。”

  主理人段忠义忙碌地穿梭在各个大棚间,热情地向顾客介绍不同大棚内月季品种的区别,时不时向顾客示范鲜花斜切技巧等。这位被顾客称作“小胖”的主理人深知鲜花之于都市人的双重价值:既是装点生活的消费品,更是装饰心情的载体。“我们的月季卖2元一朵,价格很亲民,回头客特别多。这里人流量最高时一天有2000多人,几乎没有人空手而归。”

  让每一朵花都能持久绽放

  鲜有人知的是,这片占地12亩的鲜花王国,源于三年前的生存危机。为了将滞销在田间的3亩鲜花销售出去,段忠义开始尝试社区团购,现摘现卖的“新鲜”让原本需要花两个月销售的鲜花9天卖空。这场“不得已而为之”的试验意外点亮了他的创业新赛道。当发现消费者愿意为“现摘现包”的新鲜度支付溢价,同时享受采摘过程的治愈感时,段忠义开始系统化重构花圃商业模式。

  不同于单一品种种植的花圃,“花圃小胖”的鲜花品种特别丰富,仅月季就有16种,采摘周期覆盖整年,当前至6月底是最佳采摘期,品种和花量最多。“切花月季也就是大众认知的玫瑰,品种和颜色都很丰富。我们经过筛选最终保留了16个品种。”段忠义种植的月季花颜色不仅有红、白、粉、黄、香槟色等传统色彩,还有橙色渐变、紫色等特殊色。

  其中,3元/枝的粉荔枝尤其受欢迎。该品种不仅花头大、花型好看,鲜切后保存期久,荔枝香味也特别明显。段忠义介绍,为了凸显这个品种的香味,自己特地到云南、江苏等多个地方学习,钻研花卉种植技术,通过合理的管理调控等技术手段,激发了这个品种独有的香气。“有很多顾客会问我,为什么我这里的粉荔枝香味比市场买的浓郁,是不是加了香精。我会很自豪地告诉她,这就是我钻研的成果。”

  段忠义说,地产鲜切花在花卉品质上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这也是他当初决定开放采摘的原因之一。“地产鲜切花没有经过运输等损耗环节,新鲜度更好,直接采摘后带回家都不需要醒花,也不用添加营养液。以我们6月上市的洋桔梗为例,即便是40℃的高温天,只要换水得当,可以养2周,且不会有异味。”段忠义的洋桔梗品种和花色也十分丰富,有10多个品种。由于洋桔梗为多头花卉,段忠义索性论斤卖,25元每斤的价格也很受市民欢迎。为了拉长洋桔梗的花期,他正在尝试错时种植,明年花圃的洋桔梗有望在3—4月提前上市。

  让花卉采摘拥有黏性客群

  花圃最初只有3亩花田,主要通过团购、线上快递(江浙沪)等方式售卖。由于收获了用户大量的好评,段忠义坚定了从事这份工作的决心。2022年,他将花圃面积扩大到7亩。2024年4月,他开始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布视频,开启鲜花采摘,受到了顾客的欢迎,花卉一度供不应求。2024年底,他将花圃面积扩大到12亩,增加了花卉品种,进一步提升采摘体验度。

  走进花卉包装区,空气中弥漫着新鲜茎叶的青涩气息。游客们挑选的鲜花在这里完成去刺、修叶、保水处理。“虽然上门购买费点时间,但养护比网购的鲜花更方便,家里人更喜欢采摘。”正在扫码支付的王先生感叹,“不用醒花不用保鲜剂,回家直接插瓶能养半个月。”这种“所见即所得”的确定性,正是采摘园应对电商冲击的核心竞争力。

  从社区团购的应急之举到年接待量超5万人次的网红农场,从传统批发到“种植+体验+美学”的产业融合,“花圃小胖”的进化轨迹恰是都市农业转型的微观镜像。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着新技术、新理念回归土地,当“鲜花+”不断链接起民宿、教育、文创等多元业态,乡村振兴的故事正在书写充满芬芳的新篇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调查
   第03版:公告
   第04版:倾诉
   第05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06版:新主体
   第07版:农技
   第08版:禁毒
宝山罗店乡村有个“情绪疗愈场”
“95后”农创客在乡村种出一片“热带雨林”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06宝山罗店乡村有个“情绪疗愈场” 2025-05-29 2 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