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科普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1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起底牛蛙,舌尖宠儿实为生态杀手

  □冉浩

  提起牛蛙,不少人念其美味。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牛蛙乃是全球最具破坏力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牛蛙肉可食用且易饲养。1959年,我国将牛蛙作为经济养殖蛙类从古巴引进并开展养殖。然而,由于牛蛙偏好活饵,尽管后续多次引种,养殖规模却一直不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牛蛙食性驯化的技术难题被攻克,养殖推广进程得以加速。但与此同时,牛蛙向自然环境逃逸和扩散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在我国,牛蛙对生态环境构成了入侵压力,其扩散速度迅猛。在南方的一些省份,牛蛙已成功建立起自然种群,悄然融入当地蛙类系。甚至在西藏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也出现了它们的身影。

  毫无疑问,这个过程也是本土水生动物的“血泪史”。牛蛙的适应性与繁殖力极强,已成为致使本土两栖动物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牛蛙生性凶猛,食量惊人,不仅捕食蝌蚪和小型蛙类的成体,就连幼鱼及其他小动物也不放过,拥有改变当地两栖动物乃至水生动物分布格局的能力。

  与众多水生入侵物种相似,牛蛙治理颇具难度。目前,主要治理手段为捕捉清除与拦网物理隔离。此外,由氯克酮、咖啡因、鱼藤酮和氯菊酯混合物组成的化学药剂,已被证明有杀灭效果,但存在污染水体和伤害其他水生动物的风险;引入捕食性鱼类这一方法,则需提前开展生态安全评估。

  减少人工养殖牛蛙向自然界的逃逸与扩散,是重中之重。当下,部分养殖户养殖管理方式粗放,牛蛙逃逸现象频繁出现。所以,必须加强管理,制定科学规范的养殖策略。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物种入侵风险,还能减少牛蛙携带寄生虫、控制药物使用,从而保障食品安全。

  规范放生行为同样刻不容缓。牛蛙易于购买,常被作为放生对象。在没有牛蛙养殖的地区,野生牛蛙的出现大概率与放生相关。例如,成都浣花溪公园内的牛蛙,极有可能是游客或市民放生所致,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牛蛙,或许也是源于放生。事实上,此类案例时常见诸媒体,而未被报道的可能更多,亟待有关部门予以重视。

  (来源:《科普时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沪郊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视觉
   第05版:阡陌
   第06版:绿野
   第07版:科普
   第08版:宠物
植物蛋白,你可能吃少了
起底牛蛙,舌尖宠儿实为生态杀手
东方城乡报科普07起底牛蛙,舌尖宠儿实为生态杀手 2025-04-18 2 2025年04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