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盆栽中,小白兔狸藻尤为可爱,花形看起来像可爱的小白兔。
小白兔狸藻是狸藻科狸藻属植物,原产南非,日常生活在潮湿环境中。它的花冠呈二唇形,上唇又分为两裂,就像小兔子的两只耳朵,非常可爱,因此得名“小白兔狸藻”。
小白兔狸藻的叶片呈圆形或椭圆形,漂浮在水面上,而花朵则小巧精致,通常为白色或淡黄色。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其成活和开花都相对简单,能迅速繁殖,形成美丽的绿色漂浮植物群落,为水域增添生机与活力。因此,小白兔狸藻是最受欢迎的食虫植物之一,可作小型盆栽以供观赏。
小白兔狸藻喜欢温暖、湿润且阳光充足的环境,目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云南等,常生长在静水环境中,如水田、池塘和沼泽。此外,它在亚洲其他地区如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以及非洲的热带地区也有广泛分布。
小白兔狸藻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它能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净化水质,维持水域生态平衡。同时,其独特的捕虫机制也使其成为一种有趣的生物研究对象,吸引了众多植物学家和生物学家的关注。
特殊的捕食机制
表面上看起来娇小可爱的小白兔狸藻,实际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猎手”。
作为狸藻“家族”的一员,它的捕虫囊生于叶器、匍匐枝及假根上,呈扁囊状,就像一个小口袋。平时捕虫囊处于收缩状态,当探测到小型浮游动物时会突然膨胀,靠负压把小动物吸入囊中,将吸入的浮游动物消化后,再吸收其中的矿物质元素。
相比于其他的捕虫植物,狸藻身手更敏捷,完成一次捕食最快只需1%秒。
一般的食虫植物都拥有引诱、捕获、消化昆虫的能力,但狸藻的武器是自动触发的。相比于猪笼草、瓶子草、捕蝇草有用来吸引猎物的蜜腺、特定的颜色、光斑,甚至荧光等,狸藻的捕虫机制显得有些“盲目”。它没有像捕蝇草一样的预警机制来分辨究竟是猎物上门,还是环境中的风吹草动。一旦有触动,狸藻的捕猎机制就会触发。
无论是成虫,还是水中活动的昆虫幼虫都能触发狸藻,之后,狸藻的捕虫囊会把周围的水体等所有的东西都吞下,因为没有过滤的机制,连着一起被吞下的,还有水体中植物的碎屑等各种环境中的物质。
这造成狸藻中更多的是水体中常见的各种藻类,比如说硅藻、蓝藻。事实上狸藻的捕虫囊里已发现超过一百多种藻类,几乎包含所有生活在淡水水体中的藻类,只是依水体环境的不同,而组成种类各不相同。
但狸藻不能像其他食肉植物那样分泌消化液,只能利用捕虫囊中的细菌帮它分解被困住的昆虫。消化的过程一般需要几个小时至数天。猎物被消化之后,气囊内的细胞再次向外排水,将吃剩下的残渣排出去,然后关闭阀门,不让水再次进入,再次形成水压,捕虫囊又恢复原状等待下一个猎物。
养护要点
由于小白兔狸藻分布的地区比较广,其对温度的需求不高,一般在十度到三十二度之间都可以生长,但是温度维持在二十度左右的时候,生长状态最好。有个别的品种可以承受零度低温和三十七度以上的高温。
小白兔狸藻还喜欢生活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也可以接受半阴环境,但是不能接受暴晒,因此在光照的时候,要适当遮阴。
给小白兔狸藻浇水要使用低矿物质浓度的水,陆生的种群在生长期的时候需要使用高水位盆浸法给它补水,半月一次。
休眠期和生长期的时候应该控水,只需要保持底部微湿就可以了。生长期的时候陆生的和附生的种群都需要通过追肥补充养分,施肥方式为叶面施肥,肥种要使用养分比较全面的复合型肥种稀释液。根据生长状况,一月一到两次,需要注意的是,浓度不可过高,以免造成肥害。
繁殖小白兔狸藻可以使用播种法。陆生的种群可以直接将种子撒在干净的基质表面,保持高温高湿的养护条件,给予一定的光照。如果是水生的种群,可以直接将种子撒在水面上,温度合适的情况下,一般一到两个月就可以发芽了。
生长过程中,小白兔狸藻会出现一些腐坏的枝叶,需要及时地将这些修剪掉,如果是正常修剪掉的枝条,不要丢弃,可以将枝条插进土里,很快就能繁育出新的植株。
小白兔狸藻一般不会被虫害侵袭,因为它是食虫植株,会吃掉害虫,但是为了增强抵抗力,每个月需要给它喷洒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增加抵抗力。
如果小白兔狸藻枝叶出现干焦的情况,可能是缺水导致的,需要及时地给它补水,除了给根部补水,还要给它的枝叶喷水保持湿度。
(综合自科普中国、北京科学中心、说植物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