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邱宇平:变农林固废为宝的“魔法师”

  □记者 张孜怡

  丰收之后,田间地头大量的秸秆该何去何从?如果能将其进行有效资源利用,将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邱宇平深耕环境领域近30载,致力于农林生物质资源化研究,提出了“以农治农”的理念,助力实现农林固废向农业绿色材料的华丽转变,相关技术应用于农业土壤修复和农村水质净化等领域,为改善农业农村环境提供了新的见解。2023年11月,邱宇平入选东方英才计划拔尖项目。

  以农治农

  实现农林固废资源化利用

  邱宇平先后担任了《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和《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编委,他始终认为:“环境科学与农业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耕地土壤污染的防治是重中之重,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生物质炭,是农业环境领域重点关注的绿色修复材料之一,它由农林生物质废弃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热解转化而成,能够稳定化多种土壤重金属,同时可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改善土壤性质。作为国内较早从事生物质炭研究的学者,邱宇平从2007年伊始,先后发展了秸秆源、木质源、粪便源以及动物源生物质炭,应用于农业土壤改良与修复领域,构建了“原料来源于农、产品服务于农”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农林生物质发电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村秸秆减量化,同时也产生了数以千万吨的生物质灰渣。如何有效处理生物质灰渣,成为行业面临的新挑战。2015年起,邱宇平带领团队系统考察了灰渣的性质和功能,发现灰渣呈碱性,主要由无机矿物组成,含有诸多微量元素,既可缓解土壤酸化,又可为水稻等农作物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因此,他提出构建了以农林生物质电厂灰渣为主体,辅以生物质炭和膨润土复配的新型农田土壤修复改良剂,并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授权了国家发明专利“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厂底灰用于稻田土壤中镉污染原位钝化的方法”。该材料应用于湖南湘潭“南方地区稻米重金属镉污染综合防控技术示范落地适应区”,将土壤pH值由4.1提升为6.6,并使土壤有效镉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该土壤产出稻米中的镉含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规定的安全限值。

  变废为宝

  成果服务于农村水质提升

  “做农业环境科学研究,要记得多问为什么,明晰原理才能更好服务于应用。”邱宇平说。2019年,邱宇平在《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上发表了综述文章,系统提出了农林生物质电厂灰渣的分类筛分原则及一体化资源利用方案,为后续灰渣在农村农业领域的分类应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目前,课题组正持续聚焦“农林生物质电厂灰渣用于农村水环境修复关键技术”的研究。研究发现,农林生物质电厂灰渣孔隙率高、结构稳定,有利于微生物挂膜,可有效降低水体浊度,并对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和氮磷等污染指标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

  通过与相关企业的紧密合作,团队正逐步实现从技术创新到产品研发的跨越,在明晰材料相关去污机制的基础上,发展了系列具有截污能力的生物质滤料和填料产品,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河道水质净化。值得一提的是,获得的灰渣产品成本相对低廉,价格较市售的火山岩和陶粒等同类产品更有竞争力,相关产品已在长三角地区试点应用。

  “我们正逐步落实‘以农治农’的新农村发展理念,不断推进农业环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让农林生物质电厂灰渣在美丽乡村的诸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邱宇平如是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沪郊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视觉
   第05版:专题
   第06版:绿野
   第07版:科普
   第08版:宠物
邱宇平:变农林固废为宝的“魔法师”
王常伟: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农业农村发展问题
东方城乡报专题05邱宇平:变农林固废为宝的“魔法师” 2024-10-25 2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