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访奉贤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秋弟
2024年07月30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者、城乡融合发展排头兵
——访奉贤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秋弟

  主任语录

  作为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奉贤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者、城乡融合发展排头兵。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上海农业科创谷;集中连片打造和美乡村,化“盆景”为“风景”;搭建“百村”系列平台,合力“造血”促增收。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努力实现“乡村让城市更美好、乡村比城市更美好”的愿景,奋力谱写“奉贤美、奉贤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 陈祈

  问:一直听说奉贤农业有“四大工程”,能不能请李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农业四大工程?

  李秋弟:四大工程分别是:1710米袋子、1223菜篮子、8050果盘子、1250肉盆子,这些是奉贤农业的四梁八柱。“1710米袋子”,即17万亩水稻10万吨粮食。是指我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推进粮食稳定生产,全年共种植水稻17.6万亩,实现产量10万吨。“1223菜篮子”,即12万亩次23万吨蔬菜。是指奉贤区扎实完成“菜篮子”区长负责制考核工作,推进蔬菜绿色生产,保持蔬菜生产供应能力稳定,全年蔬菜播种近12万亩次,产量近23万吨。“8050果盘子”,即8000亩黄桃、5000亩蜜梨。奉贤黄桃和庄行蜜梨均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我区优质农产品的名片。我区多年来持续推动优质果园的建设,通过采用增施有机肥、生草栽培、绿色防控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奉贤黄桃和庄行蜜梨的品质,在上海市地产农产品品鉴评优活动中均获得了金奖。“1250肉盆子”,即12万头出栏生猪、5000头存栏能繁母猪。主要和光明集团合作,指导我区在源头做好对生猪养殖场的产能监测工作,对区内生猪养殖场进行养殖环节督查,指导生猪养殖场合理调控生猪生产产能。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四大工程”就是承载着我们奉贤人民民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本盘。

  问:奉贤区作为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区,能不能请李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奉贤区在完善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

  李秋弟:一是创新宅基地盘活利用方式。积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依法依规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需求,就地完善、就地改造、就地提升、就地发展。目前已形成人才公寓、乡村经济、民宿、养老社区等多种模式,不断激活农村沉睡资源,拓展经济、文化、公共服务功能。

  二是完善宅基地盘活利用管理措施。研究允许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发展的产业类型,出台《奉贤区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发展产业正负面清单》等文件,鼓励发展符合自身资源禀赋,突出重点区域优势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电子商务等乡村产业,逐步规范盘活利用方式,促进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

  三是探索财政、金融支撑扶持政策。对空间利用符合我区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导向的,或形成、拓展、引进相关功能类的,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优先导入,优先发展。如制定民宿管理办法,对优秀乡村旅游民宿经营户进行奖励,对民宿集聚区相关配套设施进行扶持;制定青春里养老社区建设扶持方案,对其建设与运营均进行补贴。

  问:奉贤乡村的环境面貌相较于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村与村之间的人居环境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做了哪些工作来改善这一情况?

  李秋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推进。我们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行动的基础上,聚焦长效管护工作,根据《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本市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的指导意见》的文件要求,研究制定了《奉贤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实施方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朝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更进一步。方案在城乡融合、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建管并重的原则上,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范围,完善管护标准、明晰管护责任、落实管护经费、强化监督考核,形成并有效落实完整健全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体系。同时,创新推广农村人居环境责任区制度,由各村因地制宜制定考核机制、落实奖惩制度。此外,我们坚持常态化、全覆盖开展以“五清一改”为主的村庄清洁行动,在重要节日开展村庄清洁专项行动,培养农民群众“自己事、自己办”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形成爱护美丽家园的责任心,多措并举巩固我区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成果,推进长效管护水平和质量提升,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改善。

  问: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听说奉贤区每年围绕十大任务制定奉贤区乡村振兴一号文件,2024年的一号文件是奉贤区乡村振兴“十大专项行动”,能不能请李主任简单介绍一下今年奉贤区乡村振兴将重点围绕哪些方面展开工作呢?

  李秋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区也立足奉贤实际,聚焦关键环节和突出瓶颈,找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攻方向,制定了奉贤区乡村振兴“十大专项行动”。

  一是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开展“农业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678”任务(即6000亩提标改造、7000亩新建永农、8000亩新增耕地),开展田间窝棚和设施农用地“非农化”整治,大力推进东方桃源综合产业片区建设,推进稻米产业化,做大做强“奉贤黄桃”“庄行蜜梨”等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开展“乡村数字赋能”专项行动,推进镇、村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做好农业生产作业信息精准上报、区块链上链等工作。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种业振兴战略,巩固提升农业种源基地;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加快无人农场建设步伐,探索区域化农机综合服务体系。

  二是强化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开展“人居环境优化”专项行动。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田、水、路、林、宅空间布局,加强乡村风貌评估和村庄设计引导。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完善农民参与机制和长效管护机制。开展“公共服务提升”专项行动,打造乡村“15分钟生活圈”。开展“乡村社会治理”专项行动。推动乡村治理“积分制”全覆盖,深化“贤城贤治·和美宅基”;建立完善区级村务公开目录,扩大“社区云+阳光村务”实施范围。

  三是强化共富举措,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开展“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行动。持续巩固农村集体经济“五个一”行动成果,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星级”达标村,加强与国有资本联动,发挥“百村集团”乡村振兴服务功能。持续盘活土地、资产等要素,推动农村集体资产市场化交易。开展“农民增收促进”专项行动。今年我区成立了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推出稻米公共品牌——贤城美谷,同时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稻新品种“美谷2号”种植面积扩大至4万亩,其中“贤城美谷”优质稻米品牌扶持面积5千亩,并形成良种培育、绿色种植、农机服务、稻米加工、储藏销售等奉贤大米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实现“从优到精”的更替,提升稻米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并强化联农带农机制,进一步增加老百姓经营性收入。扎实开展新一轮农村综合帮扶,组建“百村贤民”公司,加快推进帮扶“造血”项目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兜牢民生底线。

  四是强化组织领导,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开展“工作质量评价”专项行动。健全“以考核促提升”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乡村振兴述职评议,加强乡村振兴专项督导工作,开展乡村振兴满意度测评,加大对乡村振兴政策和成果的宣传力度。开展“发展要素支持”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十百千”工程,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完善多元投入机制,落实每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不低于10%。

  问:奉贤区提出要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行者、城乡融合发展的排头兵这一目标。展望未来,李主任能介绍一下,我们将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

  李秋弟: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之一,奉贤要打造“乡村里的都市、都市里的乡村”,实现“奉贤美、奉贤强”这一战略发展目标。后续,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于奉贤区“三农”工作实际,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措施,争做农业农村改革的先行者、排头兵,奋力走好奉贤区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一是把握好改革的主攻方向。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完整、全面、准确掌握全会对“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二是不断深化各项重点改革。切实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激活宅基地内生动力与多元主体合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上海农业科创谷建设,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加快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土地入市,更好发挥市场效应。探索乡村振兴示范村集群发展,促进空间联动、产业联通、资源共享。三是多措并举推进强农惠农富农。持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强化顶层设计集聚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巩固 “五个一”行动成果,发挥“百村集团”效应,做大做强集体经济。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发展新业态,助力农民持续增收。

  工作亮点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汇聚乡村振兴动能

  奉贤区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努力构建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长效发展机制。截至2023年底,全区农村集体总资产445.31亿元,同比增长11.86%;农村集体净资产157.41亿元,同比增长8.5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1.41亿元,同比增长11.3%。2023年资产过亿元村29个,比去年增加6个村。收入上千万元村15个,比去年增加3个村。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500元,同比增长9.5%,增幅排名全市第一。

  下一步,奉贤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将持续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统筹协调,夯实发展根基,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全方位梳理本区农村集体资产,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村集体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农村“三块地”改革为突破口,通过有效盘活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资源,引导社会资本下乡,推动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娱乐等乡村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宜工、宜商、宜农、宜旅、宜教的总部集群。打通集体资产和国有资产联动发展的通道,鼓励区属国有企业投资参与总部经济以及优质的乡村发展项目。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就业+分红”等模式,形成多元利益长效联结机制。

  百村集团探索乡村振兴共富之路

  2013年,上海启动第一轮农村综合帮扶工作时,奉贤作为本市3个试点区之一,使用市级农村综合帮扶专项资金,并由100个经济薄弱村分别自筹10万元,组建上海百村实业有限公司。10年来,奉贤已先后成立百村实业、百村科技、百村富民、百村谊民等4个“百村”品牌系列企业,由区级层面统筹资源建立村级集体经济联合体,将经济薄弱村的帮扶资金变为投资发展资金,再将收益反哺乡村。2023年8月,奉贤整合原有“百村”系列企业,成立百村集团,集团采取完全市场化运营,旨在缩小城乡以及各村之间的差距并提高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由“输血”向“造血”转变。集团的成立使“百村”各公司间资产要素流通更顺畅,以此完善资产管理体系,搭建专业资产运营团队,做优做大统筹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运营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百村系列公司共发放资金1.39亿元,增长率11.28%。

  除了为村集体经济“造血”,百村集团在翻牌升级时还进行了上海农业要素交易所(简称农交所)的整建制划转和委托管理事宜,通过拓展交易所已有的农村产权公开流转交易平台,深度参与到奉贤农村“三块地”(农村承包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改革项目中,使得原本沉睡或低效利用的乡村资产得以重新配置或高效利用,释放乡村活力,为农村产业升级与集体经济发展赋能。今年以来,奉贤区大力推动全区农村土地流转、集体资产及相关涉农要素都进入公开交易平台进行交易,通过公开竞价为农村集体资产找到最佳的投资方向和使用者,为集体经济提供更多元的融资渠道,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全力推进上海农业科创谷建设

  奉贤区正在全力打造“上海农业科创谷”项目,旨在成为上海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承载区。该项目通过与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多个机构的合作,对标国家战略要求、上海发展需要,共同推进高能级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的研发。

  上海农业科创谷专注于核心种源、生物合成和基因技术、植物萃取和智能设施装备等领域,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推动农业的质量提升和效率增加,同时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该项目由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总牵头,联合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市科学学研究所、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上海农业科创谷发展规划》及8个专题研究报告。通过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项目,以达到全球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的科技创新。

  下一步,奉贤拟邀请在“核心种源”“生物合成和基因技术”“植物萃取”“智能设施装备”等领域内的国家级专家,组建上海市农业科创谷专家库,助力科创谷建设。围绕科创谷建设,结合现代设施农业、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及时推进当前14个意向性项目(项目总金额人民币20亿元),促成项目落地的同时,继续开展招商工作,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大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言论
   第04版:关注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题
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者、城乡融合发展排头兵
东方城乡报专题05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者、城乡融合发展排头兵 2024-07-30 2 2024年07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