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怡彬 摄文
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和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聚焦食品及配料领域,因其紧跟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坚持内外贸融会贯通,已成为我国对接全球农产品市场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农食行业的“风向标”。
4月12日—14日,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和第二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在广东东莞举办。上海展团以“聚力新食代 引领新食尚”为主题,遴选全市26家单位及合作社,共展出百余件产品,成为展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上海是典型的“大城市小农业”,如何在有限的农业体量下做精做专,更好地满足上海超大城市的市场需求,探寻从田间到餐桌的成功密码、农食产业链的创新脉动与未来趋势,本次展会上透露出怎样的信号?
“国字号”“沪字牌”
成为行业排头兵
国有企业、国家龙头企业往往是地区乃至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上海农业行业的“国字号”“沪字牌”企业,不仅承担着大量的农业生产任务和社会责任,更负有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业综合实力等使命,是上海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
本次上海展位占“半壁江山”的光明食品集团,是上海著名的国有企业,也是上海主副食品供应的底板,多年来深受上海市民的认可与喜爱。“上海梅林”作为光明国际旗下企业,拥有的知名品牌众多,包括梅林、冠生园、大白兔、正广和、佛手、华佗等多个老字号品牌及爱森、苏食、联豪等肉类品牌。
“咔嚓一下就吃菜”预制菜礼盒,包含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红焖牛肉等多种家常口味的预制菜罐头;苏食炖炖养,只需要隔水加热15分钟,即可获得一盅鲜美鸡汤,搭配90%肉含量的马蹄狮子头;28.8元两片的香酥猪排、爱森红烧狮子头6个装半斤多,采用优质食材精心加工而成;“餐厅级”现烹口感的联豪肉类食品……据现场“上海梅林”工作人员徐子臻介绍,该公司在预制菜行业中的探索涵盖了生产源头的把控、研发产品的创新和市场销售的定位。
(下转2版) (上接1版)
靠“一块豆腐”起步的清美集团,是不折不扣的上海本地民营企业。作为城市生活综合服务商的清美集团,源自浦东、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目前已在上海拥有线下门店900多家。椰子鸡、老妈蹄花、浓汤佛跳墙等,是清美集团在预制菜板块的招牌产品。“现在年轻人生活节奏快,晚上回家想喝口热汤不容易,我们的浓汤产品加热即食,很方便。”清美展台负责人姚女士介绍说。
企业奋进、政府扶持,成就了一次次“双向奔赴”的共赢。光明食品集团的四个奶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即将投产建设,清美集团通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建成了现代化的清美数字智能化蔬菜生产基地,进一步助力企业运用“科技+农业”的发展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
集团化、联盟式成为农业区域发展趋势
上海各涉农区的优秀农业经营主体一直在用匠心深耕的理念,努力连接好农业生产与城市需求。
优质肉类生产企业——上海松林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多年来坚持生猪高标准养殖模式,在过硬的品质加持下,即使猪肉售价相对较高也拥有一批忠实客户。目前企业自营100多家线下门店,日销售额达30余万元,生猪年出栏量达18万头。活动现场提供试吃的松林红肠、鸡汤狮子头吸引了大量人群驻足品鉴。
展会上,成熟的“B端供应链合作商”——崇明“优农三兄弟”也带来了手工狮子头、崇明山羊肉、羊蝎子火锅、农家手工蛋饺等预制产品。“优农三兄弟”持续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展示,其蔬菜集团负责人王庭峰透露,在政府支持下,“优农三兄弟”正筹备在崇明区陈桥镇开设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线下品牌旗舰店,希望能成为品牌展示、体验的窗口和平台。
此外,来自奉贤的雪榕生物、大山合,松江的汉松农业,金山的唐科新材料、鑫博海、顶顺豪、南侨食品,宝山的永大菌业,青浦的太来果蔬、捞福来、哈玛匠、绿延和闵行区百信生物科技均在现场展示各自的优质农产品和预制产品,展区内热闹非凡。
展会闭幕后,
上海展团斩获多个奖项
高规格展会是促进行业交流的窗口,也是展示产业链各环节的舞台。
本届“食博会·预博会”以“食全食美,预见‘味’来”为主题,全方位展示农食行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打造集贸易促进、投资合作、创新集聚、学习交流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8万平米展馆汇聚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企业。
记者在展会总结大会了解到,上海展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观众们展示本土海纳百川的农食品和海派预制菜的同时,斩获多项大奖。上海展团被组委会评为“优秀展团”,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荣获“最佳组织奖”。上海松林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金沙狮子头”、上海联豪食品有限公司的“酱香牛大骨”获得“人气展品奖”。
本次展会共有参展商1500多家,专业采购商5000名,线下参观人次突破3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展会期间现场签约金额超过300亿元,达成100多项采购和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