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祈 实习生 欧扬
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盛集团”)是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大型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公司。2018年起,国盛集团将“做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的先行者”纳入集团发展战略体系,着眼于对乡村振兴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从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打造特色产业,盘活富余资源,通过“授之以渔”,为上海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引入“源头活水”
助力产业兴旺
从2013年开始,国盛集团对口奉贤区开展农村综合帮扶和党组织结对帮扶,10年间累计拨付帮扶资金5700万元,以消费帮扶方式采购当地农特产品累计超过750万元。2019年,国盛集团联动集体资金和社会资本发起设立长三角乡村振兴投资基金。基金一期认缴规模为7.5亿元人民币,在2年的投资期内已投资决策10个项目,完成8个项目出资。
上海思尔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尔腾”)是上海国盛旗下,集国有资本、地方政府、社会专业化力量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专业运营服务平台,也是长三角乡村振兴投资基金的“产业服务”实体平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尔腾紧紧围绕所在乡村的主打、特色农业,发挥国资运营平台功能,统筹配置乡村产业、金融、土地、科技、人才资源等,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输血式”帮扶转变为“造血式”合作。
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是思尔腾参与打造的第一个乡村振兴示范项目。2019年,在对吴房村三产联动发展的潜力充分评估后,突出三产融合“产业社区”作用,思尔腾结合青村镇黄桃特色产业,创立“吴房有桃”品牌,建成上万平方米的黄桃深加工观光、体验工厂,引进深加工设备,推出黄桃汽水、黄桃果汁、黄桃啤酒、黄桃精油皂、桃胶等一系列衍生产品。深加工与品牌IP的打造,不仅延伸了产业布局,增加了亩产值,也缓解了黄桃赏味期不长造成的销售难问题。(下转2版) (上接1版)
在松江区石湖荡镇东夏村,思尔腾以东夏村创建第二批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与石湖荡镇合资成立乡村振兴区域运营平台思尔腾茸城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对浦江之首1800亩区域统筹规划,合力建设“浦江之首1800亩·乡旅融合社区”。思尔腾茸城聚焦村民安置后保留下来的沈家浜、夏字圩两个自然村落进行定位规划,优先开发临近“浦江之首”的沈家浜片区,挖掘松江“米文化”,打造“荡里有米”IP和“沈家浜·荡里有米产业社区”。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松江大米”为核心,挖掘结合石湖荡镇浦江之首水文化、农耕文化及历史人文底蕴,进行“三产融合”产业赋能提升,打造“荡里有米”特色区域IP,开发松江大米深加工产品大米汽水,设计开发系列衍生文创产品,构建IP衍生的全品牌全产业链体系,探索属地农特产品“互联网+”产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双线开花、齐头并进。
稳中有进
打造特色振兴“样板”
国盛集团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乡村产业振兴上取得了积极成果。在此基础上,国盛集团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并依托新式乡村振兴“样板”模式,逐渐向周边放大扩展。
在吴房村,思尔腾打造“三产融合+产业社区”样板。2023年,思尔腾团队持续做深做实吴房村乡村振兴项目,在吴房村物业满租的前提下对村内落后业态进行产业调整,并通过专业运营及定制化企业服务工作提升吴房村内物业租金。同时联动生命湾谷·青溪、生命湾谷·远泰项目内入驻产业进行一二三产融合,助推形成“大马拉小车”格局,实现村域自我造血闭环。同时,以数字化手段提升人才居住质量为抓手,逐步构建集智慧旅游、智慧农业、在线教育、数字建筑功能为一体的数字乡村平台,以信息科技带动农村现代化转型进程。
在金山区吕巷镇,思尔腾以农民集中居住为契机,打造“集中居住+产业社区”样板,联动吕巷水果公园的产业资源及白龙湖综合开发的文旅资源,打造白龙湖水果小镇,实现“村民融合”2.0版本。同时,还在吕巷镇开展和平里农民集中居住项目,供农民集中居住,腾挪出来闲置宅基地后,重新评估闲置宅基地资产价值,引入专业团队和村民成立股份合作社,打造乡村现代农业科技产业融合示范园区。除此之外,思尔腾还对闲置宅基地升级改造,开辟创业天地,吸引新市民下乡经营,带动老村民就业,逐步培养本地农民经营与农业旅游相关的第三产业。2023年,和平里一期完成一、二批签约村民的一期房屋交付,实现村民的整体入住。
而在石湖荡镇,思尔腾则致力于打造“菁英人才+产业振兴”样板。2021年,国盛集团把握G60科创走廊建设与“上海‘十四五’规划”推进“浦江之首”生态示范区建设重要机遇,打造石湖荡G60菁英小镇。思尔腾以石湖荡镇东夏村为先行启动区,通过EPCOFT一体化的方式,将“浦江之首”的乡村腹地发展为其产业配套,打造“浦江之首1800亩·上海最佳乡旅产业融合示范社区”,释放提升浦江之首历史人文禀赋,助推景区从3A级向4A级蜕变,以乡村文化振兴带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不只是以上样板,国盛集团坚持“立足上海,拓展辐射”,近年来,乡村振兴项目已逐步拓展至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地区和云南对口支援地区。目前已经打造形成了浙江长兴李家巷村“文旅运营”、山西太原“沪硅新城”、云南怒江“云旅之巅”、云南南涧“前店后厂”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着眼长远
持续推进综合帮扶
城乡帮扶合作的最后一个关键词是农民实惠,这也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国盛集团通过农村综合帮扶,让乡村振兴的成果实实在在地由村民享受。
在“浦江之首”,荡里有米餐厅、荡里农场、团建基地、研学基地、春申讲堂及田心茶食铺在元旦、春节以及周末开业,表现了良好的获客能力,获得新老村民的一致好评。荡里有米餐厅的特色土灶菜饭由当地阿姨亲手制作,得到过多家媒体报道,有不少市区的食客专程前来品尝打卡。如今,荡里有米产业社区的愈发红火,为当地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同时,村民还能获得转让农宅的租金、集体资产入股分红的股金、创客入驻产业社区的税金以及社区发放的公益金等,实现增产增收。目前,社区带动本土村民就业20人,带动本土村民创业3人,入职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4万~10万元。
而在吴房村,管理团队将重建后的村民闲置物业进行市场化招商,使每户村民每年增加了4万~8万元收入,通过对村民农用地的流转,运营提升农用地增效,使村民每年增加每亩2300元租金收入,通过村内自营业态和商家业态提供100余个工作岗位,使就业的村民平均每月增加4000元工资收入。另外,通过对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开发运营,村民作为集体建设用地的所有者可以享受到收益的分红。
乡村振兴必须有一批有激情、有担当、有活力、有技能、有耐心的专业人才队伍。着眼长远,国盛集团始终把人才支撑作为乡村振兴的依托和关键所在。为此,国盛集团发起成立了长三角乡村振兴人才发展中心和乡村振兴学院两大平台,开设人才培训课程。集团乡村振兴专业运营服务平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吸引了来自全国的80后、90后加入管理团队,把青春梦想融入乡村振兴,把乡村振兴作为创新创业,目前已集聚管理团队超过150人,平均年龄不足30岁。近几年来,已累计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干部300余人次。
未来,国盛集团将持续推动资本运营优势与乡村基础优势有机结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农村综合帮扶工作,为助力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