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稻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是通过种植人工培育、在自然生产条件下能反复利用地下茎正常萌发再生成苗的水稻品种,实现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2季以上的稻作生产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轻简的稻作生产方式,对于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种稻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其技术要点如下:
优选优种。选用多年生水稻良种,一般亩用种量为3公斤左右。
育秧移栽(第1季)。第一季采用旱育秧方式,培育壮秧,因地制宜选择壮秧剂。移栽基本苗为1.1万~2.0万穴/亩(或者与当地常规稻移栽密度相同),每穴2~3苗。往后每一季,收获后保留稻桩。
水分管理。寸水活棵(促芽):第一季移栽后10天内,再生季稻桩初整理10天内,田块保持有1寸左右的水层。浅水分蘖:第一季秧苗返青至分蘖盛期,再生季发苗(单穴稻桩1~2苗)至分蘖盛期,田块保持有1~2cm左右水层,利于分蘖早生快发。够苗晒田:第一季和再生季,分蘖数达到目标有效穗数75%左右时,田块开始控水晒田。拔节长穗期有水:每一生产季拔节期、幼穗分化期、抽穗扬花期田块保持有2~3cm水层。蜡熟后晒田保根促芽:每一季蜡熟期(齐穗后15天左右)后都撤水晒田。越冬期:有灌水条件区域,田块保持有2~3cm水层;灌水条件较差区域保持土壤湿润。
肥料运筹。亩纯氮推荐用量为12kg(包括保根促芽肥),氮、磷、钾比例为2:1:2。第一季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保根促芽肥比例为2:3:2:3施用,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按基肥、穗肥、保根肥比例为4:4:2施用。再生季氮肥按芽肥(基肥)、分蘖肥、穗肥、保根保芽肥比例为1:4:2:3施用,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按基肥、穗肥、保根保芽肥比例为4:4:2施用。促芽肥(基肥)应在稻桩发新苗长白根(三叶一心)施用。
留茬高度。在双季稻区早稻收获时,留稻桩高度为5~10cm,在双季稻区晚稻和一季稻区收获时留稻桩高度为20~30cm。
越冬管理。越冬期可套种蔬菜或绿肥。有灌水条件且无霜的区域,田块保持2~3cm水层;灌水条件较差区域保持土壤湿润。越冬后按当地早稻移栽时间,对稻桩进行割除,保留稻桩高度为5cm左右。同时使用除草剂防治杂草。
杂草防治。移栽或水稻出苗后5~7天施用常规除草剂防控杂草,在收获后2天使用除草剂进行芽前封闭。土壤处理使用扑草净防治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喷雾使用氰氟草酯、双草醚、五氟磺草胺等。对多年生杂草使用氰氟草酯、灭草松、氯氟吡氧乙酸等喷雾。
(来源:农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