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
大寒时节的鲁西南田野,山东省成武县苟村集镇“天一”家庭农场负责人王礼瑞闲不下来,修剪果树、加工面粉,有时甚至忙到半夜。
王礼瑞皮肤黝黑、其貌不扬、谈吐朴素,却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高级农艺师。
让“庄稼汉”也能评职称,是山东近年来培养“田秀才”“土专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一项举措。作为成武县“首届十大新农人”、山东“齐鲁乡村之星”,王礼瑞在2022年获评“副高”。
“副高”种地有啥不一样?王礼瑞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翻开2023年的账本,介绍起过去一年的收成。
“去年收入差不多300万元,苹果和面粉收入比例是二比一。”从10年前返乡创业时流转的60亩土地起家,到如今的380余亩苹果种植面积,王礼瑞种植的苹果品质好,不愁销路。
当别人果园里的苹果脱袋上色甚至开始摘果了,王礼瑞果园的苹果却还套着袋。他解释说,苹果套的是单层半透明纸袋,加上苹果氨基酸含量高,不摘袋也能上色。“虽然苹果看上去老一些,但是吃起来口感好,越吃越好吃。”
为保证农产品质量,王礼瑞愿意多投入一些。“去年支出大概200万元,大头是土地流转费用和工人工资。我们搞粮食种植,采用订单农业方式,向农民提供良种,让他们采用传统种植技术,最终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3元的价格收购来加工成面粉。”
在王礼瑞的账本里,有机肥、生物防控等费用是一笔固定支出。农场利用粘虫板、荧光灯和防虫网诱杀等办法替代化学杀虫剂,还将果树落叶和修剪的残枝嫩梢及时清理,粉碎后掺入有机肥、菌肥发酵,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使用量。
为了家庭农场“出新”,王礼瑞想过一些点子,尝试着拉近城市与田园的距离,让传统种植业延伸出乡村文旅的增长点。
“评了职称,就得比普通农民在农业新技术、新模式上实践得更快,在农业管理上要更严格。”王礼瑞说,当初回乡做农业就是因为有梦想,虽然有压力,但新的一年信心很足。(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