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倾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2月08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忘的“南方新年”

  情事

  倾诉与聆听,都市与乡村的情感故事。请勿对号入座。(图文无关)

  口述:阿加  文字:丁惠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总有人在阖家团圆之时为了生活而留守,多年前的春节经历至今难忘,那个美好的年代和美好的人值得久久铭记……

  ◆过年,是郑重其事的团圆时刻。

  那一年,公司给外来员工回家过年提前订票,人力资源部女主管统计人数,询问有谁要订飞机票?写字楼管理人员一个都不想订。新上任女主管第一次碰到春节假期,不怎么清楚公司员工往返流程。她见一位部门副主管就问,李副主管,你不是内蒙古人吗?不订机票,怎么回去过年?

  我凑巧经过大厅听到他们聊天,并一眼看出李副主管尴尬的样子。于是,我说李副主管今年谈了浙江嘉兴的女朋友,与我一起回上海,再转乘一辆车,就到了上海隔壁准岳父家了。

  女主管是香港人,不太了解打工者的情况。上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资标准优于内地企业,外资企业主管级月薪要更高一点,但开销普遍大于内地。最重要一点是,公司员工都遵循省钱原则,他们老家大多是在山区、高原、牧场等西北部农村,家里兄弟姐妹多,闯出一个人去南方打工很不容易。每月发了工资,总有几天时间,公司附近那个邮局的工作人员,加班帮忙办理汇款业务。

  我所在的这家公司,500多员工均是各省市外来务工者,假如一起排队去办汇款手续的话,排两条街道都不止呢。老家的好多双眼睛盼望着这一张张汇款单,那是过日子的柴米油盐啊。而李副主管就来自一个牧民家庭,他是老大,后面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有一次,李副主管跟我说,家里三只书包都由他供,妹妹弟弟要是不读书,草原上就会多几个放牧童工。当初,我被他说得心里五味杂陈,想能照顾他一点是一点吧。

  订票统计结束,女主管来到我的办公室说,飞机票订票零张;火车票35张,去向湖南、江西、四川、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长途汽车有近100张,路程有远有近,主要是比火车票省钱。除少数人自行安排回程交通外,竟有一大半员工留在公司过年。那么问题来了,派谁协调处理留守员工过好这个年?

  ◆留下三百多人,这不是一件小事。我必须要向董事长汇报。我虽任职经理,不过是老板的一个雇员,不能擅作主张。如果我不回上海过年,留在公司,董事长应该会放心的。然而,我来南方工作四五年,一年里也就过年才回去一次,我的父母亲早早地捎话,要我回家吃上除夕的豆腐菜头百叶卷包,那是一家人团圆的象征。

  董事长听完我的汇报,他说,留公司过年的员工,第一次人数这么多。加经理,你要是不回上海就好啦!可我不能这样要求你。我的建议,员工餐增加伙食费,除夕与大年初一全免费,其余假期事项,由你多费心安排。

  董事长还说到这批不回老家的员工,守着公司,来年接着工作,是对公司的支持。我理解董事长,他作为企业老板,对待员工留公司过年的态度,就是对公司未来的期望。换句话说,留得住员工,公司有未来,才是双赢。为此,我从“留得住”三字考虑,先给管理人员开会,说明董事长对员工的关注度。我打算从留下的管理人员中物色人选,组织一个春节期间的“领导班子”,对春节假期员工回家探亲与返厂,留守员工生活与娱乐等进行布置与安排。

  此时,令我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李副主管说,他不回女朋友老家了,在公司过年,作为生产部门副主管,平常与车间员工接触了解多,愿意协助春运班子做一些工作。李副主管又说,他的女朋友在附近工厂打工,能歌善舞,除夕夜可以搞几个歌舞节目。他自己也能唱几首牧羊曲,跳几段蒙古族舞蹈。厂里有多名爱好文艺的年轻人,有的会说相声、表演小品,也有打武术和会乐器,把他们组织起来。

  我一听心里直乐,一台公司“春晚”不就成了。我想李副主管属于中层干部,在留守人员中算是生产线一员大将。我决定公司正式成立春运办公室,任命李副主管为主任,副主任两人,成员六人,公司春节“领导班子”由九人组成。

  另外,我联系了惠州一位青年歌唱家朋友。我跟他谈了如何关爱留守员工的计划,他满口答应,同时还表示邀请几个当地有名的驻唱歌手,借用一批演出服装,并说到时弄一台录像机,给我拷贝一份,等我回公司上班后欣赏。

  ◆腊月廿八,我辗转到了广州火车站,乘上直快列车奔赴上海,回到郊区老家已是小年夜的傍晚时分。踏进村口,机耕路两边人家,几乎每家宅子小路口燃着一堆清除年尘的垃圾,草屑中忽闪着火光,尘土里散乱地冒烟。村庄气氛肃穆,路上人迹稀少,那是年前大人不再闹口角,孩子们懂规矩了,宅院溜达的狗,瞧见生人也忘了吠两声。人与动物,都在迎接新年似的。看到这些故乡的风物,我感到格外的亲切。

  我边走边想,村子东边路南自家的宅上,父母亲肯定会搞大扫除,场院晒东西的长竹竿、凳子、芦苇垫子收起来,那象征烧去一年晦气的草堆也点燃了吧。当我转过西山墙屋角,第一眼就看见场心外沿坑洼不平的一大半泥地,全填上了新泥,洒过水,被压得光滑。我知道这是父亲做的,他从小沟边掘了泥一担担挑过去,就是为了我回家有一个整洁的地方。可在我看来,即使父母亲不做任何面子上的事,这一方乡土永远是干净的,不管我走多远,始终藏在心里,决不会改变这个位置。

  一转眼,时至大年初三,离公司假期结束尚有一周,但惠州三百余名留守员工,未能与老家亲人团聚,我想提前返回给予他们一些安抚。父母亲闻听我的想法后,父亲一支接一支抽烟,母亲闷头理着几根冬笋,老两口都不说话。我说,阿爹、姆妈,要不我再多陪你们两天。父亲掐灭烟头说,你还是提前走,这些二十来岁的孩子,都是家中宝贝,一年到头连过个年回不了家,不容易啊。母亲接着说,儿子,你走吧,我和你爹饭吃得下,活干得了,不用担心,你在南方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母亲说完,她用衣襟抹起了眼泪。我明白父母亲的心里那种不舍,毕竟是远隔几千里路,有个病痛、恼心的事,一时半载也呼不应。

  告别父母亲,回望他们站在路口很久,很久。

  我先到上海南京路第一百货买了二十斤糖块及一些小糕点,一路背着连夜上了去广州的火车。转车到达惠州公司,正好赶上年初五招财神,还有年味呢。

  在广州站下客后,我没有给李副主管打电话,想悄悄地进公司,给他们一个惊喜。到达公司山脚下的门卫室,我给两个保安兄弟递烟和问候。

  然后,我转身沿着缓坡向半山腰走。按往常,我走到办公室近十分钟时间。谁想我一离开,保安打电话给李副主管,说我到了山坡上。在短短几分钟里,李副主管已招集所有公司员工,集中到厂区广场迎接我。我既意外又感动,对此表示了感谢和问候,祝大家新年好。部分员工在外面街上玩,或去其他厂看望老乡,得知我回公司的消息,都很快回到了公司。

  那是一个纯真的年代,大家并不富裕,甚至说生活上还比较窘迫。打工者为了节约路费,宁愿不回家过年。但有一颗真诚的心,彼此如兄弟姐妹,在异乡的天空下,坚守一份工作,期待生活变得美好起来。我认为这是打工潮第一代南下主力军,数千万打工队伍分布珠江三角洲,为南方经济创造了财富,扩大了社会生活的影响力,是一次具有历史性的劳动者变迁,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年初五晚餐,李副主管嘱咐食堂加菜。其间,李副主管跟我讲了这一段时间的情况。在后勤方面,员工自发打扫车间、广场、道路等卫生,员工之间无纠纷,外出平安无事,治安良好。他们还出了一期黑板报,有打工小散文,有写对家乡亲人思念的诗歌,企业文化的气息浓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年的氛围里,公司几对有情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并主动向公司作了报备,保证在生产岗位竟业中坚守公平公正。是的,在有些行业是不提倡本公司员工谈恋爱,但在我们的员工手册中,没有此限制性条款,一切以《劳动法》为准。

  晚餐开始前,李副主管等人在食堂拉了幕布,播放了公司除夕晚会节目录像。男女主持人,是临时“领导班子”两位工作人员。其一小宋,是湖南某市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生,“下海”惠州打工,担任人力资源部副主管,主持普通话标准,她自己写的台词可圈可点,即兴发挥部分,让人捧腹大笑。其一小蒋,主持稳重有余,正如他品控部岗位对质量管理的较真,但老忘串联词,话题被小宋临时接去,急得他额头直冒汗。这段不满一小时的录像,是公司历史上第一次民间“春晚”,其精神状态和欢声笑语,将留存在南方打工人的心坎上。

  李副主管将我带去的糖块、糕点分发给员工,会抽烟的男员工还分了香烟。我听到他们一片惊呼声,大上海的糖啊糕啊,老好吃。拿到烟的男员工喊,上海香烟,老好抽。气氛又一次推向高潮,大家互相拜年:新年好,恭喜发财。

  此刻,食堂厨师老孙敲响了铁锅盖,道一声:开饭喽。

  南方新年这一餐,我喝得酩酊大醉。时至今日,让我难以忘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关注
   第04版:倾诉
   第05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06版:新主体
   第07版:农技
   第08版:禁毒
难忘的“南方新年”
东方城乡报倾诉04难忘的“南方新年” 2024-02-08 2 2024年02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