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佳慧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金山区今年的头茬番茄已经悄然上市。
位于金山廊下的番茄研发中心里,藏着一片番茄“丛林”。各种颜色、各种大小、各种口味的番茄正陆陆续续成熟,让人眼花缭乱。
近日气温低迷,但研发中心的连栋大棚里却温暖如春。在试种、展示区域,为了让番茄度过寒冬,大棚内又加盖了两层塑料薄膜,绿色的藤蔓沿着吊绳向上生长。几个月后,这里将结满串串圆润饱满的番茄果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番茄品种有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有的来自种子公司,在这里进行试种或者育种,从而筛选、培育出更优质、更高产、更适合金山本土种植的番茄品种后再进行推广,破解种源的“卡脖子”问题。
生产大棚里,多层膜覆盖的种植技术,让今年的头茬番茄提前一个礼拜上市。二三十个品种相继成熟,工人们根据每天的订单进行采摘。为了延长番茄的货架期,基地合理安排茬口,每隔10—15天种一茬番茄,确保每天有番茄新鲜上市。其中一款被称为草莓番茄的中番茄品种颇受消费者欢迎。类似乒乓球大小的果实,单果重80-120克,沙瓤的果肉口感绵软,9分甜、1分酸的味蕾体验不禁让人联想到草莓。据悉,头茬番茄将在春节后大量上市,预计持续至五六月份。
我国是世界上番茄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但高端番茄品种大多仍高度依赖进口。从前的金山也是如此,当地种植的樱桃番茄进口品种占85%以上,口感型大果番茄自主率不足10%。
2022年11月,金山区首次联合区内主要合作社,以“番茄”为主角,成立了上海金山区番茄研发中心和番茄产业化联合体。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和运行,兼具研发和生产功能的番茄研发中心,已成为金山打造“种源竞争力”的一个突破口。
金山区蔬菜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依托番茄研发中心搭建的平台和集聚的科研力量,金山区内番茄品种结构实现了国内外品种比例的逆转,目前国内樱桃番茄品种已占种植总量的90%。去年,研发中心引进了湖南省农科院选育的番茄品种,并命名为“金湘玉”,成为金山区的独家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山部分设施条件好、种植技术过硬的基地里,番茄基本实现了周年生产。除了种源上的突破,研发中心还将把绿色、安全、高效的种植技术辐射推广至区内的更多合作社。
接下来,番茄研发中心持续引筛优势新品种,逐步形成主推品种阵容,同时进一步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真正为番茄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并充分发挥金山区番茄产业化联合体的作用,以联合体打造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品牌的形象设计和视觉识别系统,聚焦主打产品,平衡种植结构,实行统一运行管理模式,提升整体生产技术、标准化水平和品牌化销售能力,以“兵团作战”替代“单打独斗”,助推金山区番茄产业提档升级,逐步打造成为上海“番茄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