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新主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25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滨州:“新农人”的兴农策

  □陈国峰 高天

  隆冬腊月,是老一辈农家人冬闲的时节,“新农人”赵文鑫却一刻也闲不下来。一排排温室大棚里,刚收获完一季蔬菜,他又忙着指导工人给甜瓜苗定植。

  2010年,赵文鑫从国外大学毕业,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一头扎进了农业这片“蓝海”。

  “在国外读书时,看到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我羡慕不已。”创业之初,赵文鑫就锚定高标准、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化农业项目,建起3.5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和10多个日光温室大棚。

  如今,赵文鑫累计投资10多亿元,建成集“农业+科研+文旅+教育”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园区,并辐射带动2600多户农户通过特色种植走上致富路。

  惠民是个农业大县,近年来大批在外青年返乡创业,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引来“源头活水”。

  注重品牌、熟悉市场是返乡创业青年的优势。“我回来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扩大养殖规模,二是建立销售渠道。”赵洪鹏家中一直从事蛋鸡养殖,但规模不大。他回乡后成立滨州正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6万只鸡的养殖规模扩大到35万只,为拓展销路,赵洪鹏注册“德顺祥”品牌,通过电商、超市等渠道实现自产自销。

  “知晓政策,也是青年人才区别于老一辈的明显特征。”惠民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树光说,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政策,从扶持政策中汲取事业发展动力。

  皂户李镇是北方重要的苗木交易集散地,当地掌握苗木嫁接技术的人员数以千计。“但一直都是在镇周边找活儿干,主要集中在六七月份,没有活儿就闲下来了。”2012年,“90后”王松回乡创业,组织苗木工到全国各地开展嫁接技术服务,让三四百人长年有了活儿干。

  他还吃透政策,申请获批苗木嫁接培训和考试资质,让1500多人实现持证上岗。如今,皂户李镇的苗木嫁接技术更加标准化,产业发展更具竞争力。(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关注
   第04版:倾诉
   第05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06版:新主体
   第07版:农技
   第08版:禁毒
赋能“菜篮子” 青浦设施农业“有一手”
山东滨州:“新农人”的兴农策
奉贤:冬闲不闲 大棚生产不停歇
乡土人才在北京密云乡村振兴一线“挑大梁”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06山东滨州:“新农人”的兴农策 2024-01-25 2 2024年01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