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1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崇明“凌波仙子”上市
“醉美花乡”水仙产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欧阳蕾昵 摄文

  春节临近,又到一年水仙飘香时。位于崇明向化镇的上海崇明百叶水仙花专业合作社里,工作人员一派忙碌,这个全国最大的复瓣水仙花生产基地正将崇明水仙鲜切花和盆花源源不断送出岛外。

  1月10日,第二届崇明水仙文化旅游节暨崇明水仙花产业论坛在崇明区向化镇举办,100多位行业专家代表、优秀企业家代表、嘉宾朋友齐聚在“醉美花乡”向化镇,通过开展圆桌论坛、花卉游园、根雕作品展示等活动,共同探讨水仙产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为水仙文化注入新的内涵。

  延伸产业链

  壮大“花卉经济”

  崇明水仙作为上海唯一的“双地理标志”特色花卉,复瓣花朵润白似玉,花型饱满、香气馥郁。

  “培育多彩水仙、实行反季节栽培、采取‘稻花轮作’等一系列创新的目的就是延伸产业链。我们要持续新品种研发,让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品牌建设。”论坛主旨发言环节,市农科院林果所副所长杨柳燕从种源优化角度畅谈崇明水仙种球高质量发展。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副主任胡静则详细介绍了具有广阔产业前景的水仙香精香料产品。

  座谈环节,北港村党总支书记、百叶水仙花合作社负责人、水仙花雕刻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结合自身工作畅谈产业发展新思路,为提升水仙产业附加值出谋划策。

  活动现场,向化镇人民政府与上海大展建设科技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推动崇明水仙花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向化镇首次推出“瀛北花港”品牌,助力北港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壮大水仙种植和产业发展。

  为水仙文化

  注入新内涵

  向化镇是崇明水仙的主要产地之一,不仅有崇明水仙,非遗灶花、藏红花也是闻名遐迩,“醉美花乡”名副其实。为进一步挖掘水仙花文化内涵,现场举办了热闹的花卉游园活动,通过游园打卡的方式,让广大市民感受独特的水仙文化。

  在花朝民俗展示区,参与者身着汉服,徜徉在一片花灯之中,参与赏花灯猜灯谜、投壶、花神祈福等民俗活动,并拍照打卡留念。在水仙根雕展示区,来自水仙雕刻大师、非遗传承人和崇明区中小学师生的100多份形态各异的水仙雕刻作品集中展示,龙腾虎跃、金蛇狂舞、青山绿水……高超的雕刻技艺引得在场观众啧啧称赞。在花卉园艺互动区,还可以约会“凌波仙子”,亲自体验一把水仙花插花制作。

  当天,崇明水仙文化展示馆正式开馆,通过百年历史栽培路、风华正茂恰当时、继往开来凌云志三个篇章,全方位展现了崇明水仙的历史文化、产业复兴以及发展前景。

  一朵惠及群众的

  “共富之花”

  “我们为2024年新春农产品大联展线下展准备了5000盆水仙。”上海百叶水仙花合作社负责人施豪告诉记者,今年水仙花销量有望比去年提升20%—30%,除了上海,崇明水仙还将进入江苏、山东、浙江等华东地区一些大的花卉市场,最远的订单送到了香港。施豪介绍说,如今,水仙花销售渠道也多元化了,既可以在淘宝网购买,也可以来基地自提,更方便的是在盒马、叮咚买菜等平台直接下单。

  近年来,向化镇为壮大发展“花卉经济”,通过加强党建引领,政府牵线搭台,制定扶持政策,推动“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农户”多方合作经营,加大种源保护,大力发展水仙花产业,衍生水仙产业链,不断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种花爱花护花。目前崇明水仙的种植规模已超过700亩,除了种球栽培基地,还有上海唯一的百亩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和百亩水仙花海景观,这些基地将携手向化镇北港村探索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沪郊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区域
   第05版:阡陌
   第06版:绿野
   第07版:科普
   第08版:宠物
报头
“醉美花乡”水仙产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本市选育生菜新品种“沪芊”荣获2023海峡两岸(厦门)种业博览会推荐品种
东方城乡报一版要闻01“醉美花乡”水仙产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2024-01-12 2 2024年01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