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富章
每次到上虞,总想到春晖中学去看看;但一直没机缘走近它。不久前,在上虞朋友的安排下,终于见到了春晖中学。
春晖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坐落于湖光山色人杰地灵的白马湖畔象山之麓。
春晖中学的老校门前,有一条连着白马湖的小河,小河上架了一座桥,桥名叫“春晖桥”。过桥即是春晖中学,桥的这一边,正是“春晖文化名人旧居”。
一字排开的春晖文化名人旧居,白墙黛瓦,木门木窗,古色古香的风格里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大师们的旧居的。
首先走进的是“晚晴山房”。“晚晴山房”是弘一法师的旧居,始建于1928年,原址在“春社”西侧半山坡。1932年以前,弘一法师曾在此居住。抗战期间被毁,如今看到的“晚晴山房”是1994年上虞弘一法师研究会易地重建的。走进院子,见到的是弘一法师雕像。两周之前我才去过平湖李叔同纪念馆,半个月内两度见到弘一法师,令我欣喜,脑子里闪出“悲欣交集”四个字。“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是弘一法师所写的歌词,来到这里才知道它也成了春晖中学的毕业歌,直到今天,春晖中学学生毕业时,仍然唱着这首歌。
再走进“小杨柳屋”。“小杨柳屋”建于1923年,是春晖中学的教工宿舍,当年,丰子恺先生到春晖执教时住过此屋。我读到了丰先生的《小杨柳屋》:“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原来,“小杨柳屋”及我们看到的丰子恺漫画中的杨柳就是这么来的。如今“小杨柳屋”是丰子恺先生陈列室。也是两周前,我才去桐乡市石门镇丰子恺先生纪念馆见过丰先生,这次再见,分外亲切。
这间房子还有一个名字,叫“蓼花居”,背后有另一位文化名人的一则美好的故事。1926年暑假,音乐教育家、中国美学界奠基人之一的吴梦非和夫人王元振在杭州避暑,住一段时间后便准备返回宁波。一天,吴先生向夫人提议,去白马湖看看,王元振答应了。一到白马湖,王元振就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当时吴梦非夫妇就住在小杨柳屋。小杨柳屋环境幽绝,特别是四周的蓼花,开得非常壮美,这让又名“蓼秋”的王元振如同找到了梦中仙境。于是他们把宁波的家搬到了白马湖;搬来后,又将“小杨柳屋”改为了“蓼花居”。
再走进“朱自清旧居”。1924年3月,朱自清先生聘任春晖中学国文教师,10月,携家眷至白马湖,借平屋西侧三间作居室。见到朱自清便想到《背影》,《背影》总使人想到父爱。就在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我在南京乘中山轮渡,过长江,在浦口火车站,才读过《背影》,如今想来,也是有缘啊!“今天是个下雨的日子。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因为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微风飘萧的春日。”这是朱先生《白马湖》的开篇。我在“微风飘萧”的秋日第一回到白马湖,也第一次读到《白马湖》,感觉却是似曾相识,久别重逢。
最后走进的是“平屋”。这是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夏丏尊先生故居,1922年建成。在院子里,有一尊夏先生的雕像,善良和蔼的样子让人喜爱。据说,这屋为平屋,不只因为是平房,更寄寓“平凡”“平淡”之意。在平屋“小后轩”里,夏丏尊写下许多散文,后集为《平屋杂文》;翻译了《爱的教育》。
从“平屋”出来,我走到白马湖边,看着碧波荡漾的湖面,湖岸边的杨柳,湖对岸的春晖中学新校区,心中感慨万千。这是一个大师云集的地方,也是一个令人迷恋的地方。走在大师走过的路上,观看大师看过的景物,呼吸大师吸过的气息,赏读大师留下的诗画美文,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这里,既有湖光山色,也有鸟语花香,环境清雅、端庄,富有诗意而令人神往;这里,没有喧闹噪杂的声音,没有摩肩接踵的人流,有的是厚重的文化与经典,大师的足迹与思想,名家的人格与魅力,巨擘的成就与光芒。在这里走一走,人的心灵得到宁静的同时收获的是春晖的沐浴与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