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天骏
倪辉祥的长篇小说,总有一种让人意犹未尽的鲜活色彩。我通常在读第一遍时,就会隐隐地有一股清泉在心中汩汩流淌,于是又情不自禁地读第二遍乃至第三遍。当长篇小说《殊途恩怨》放在我的案头、映入我的眼帘时,即使随手翻阅一下,依然有此浓厚的感觉。
杜溪镇的发展与繁华,有着天时地利的重要因素,无形中也就造就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成为大都市散落于地面上的一颗晶莹宝石。这里,既有洋气与土气的相得益彰,又有繁华古镇的五光十色,也有热闹与安静的自然和谐,此外还有娱乐行业发达的鲜明特征,成为许多人趋之若鹜并在此安营扎寨的好地方,即使成为匆匆过客也难以在心中完全地抹去。20世纪40年代的杜溪镇,已经是周边一座非常有名的古镇了。虽同样置身于抗战及后来国内战争的环境中,却兵荒马乱里依然有人醉生梦死、逍遥快活。
这部长篇小说,其殊途的走向,情节的构思十分巧妙,亦有跌宕起伏的无比精彩,每一个文字的组合都显得恰到好处,仿佛就是天然的翡翠。随着舞台大幕的徐徐拉开,各色人等在这个万花筒世界里演绎着不同的人生,留下或唏嘘、或迷蒙、或平淡、或闪光的点点轨迹来。景梦喜、楚福临、方碧玉、舒正悦、俞维忠、小戏妈和骆桂香等,每一个人物都是形象饱满,分外生动,赋予了各自生命的不同意义。殊途的走向随着人物登场的眼花缭乱愈发地清晰,从而使小说的架构显得富有美感和张力。尤其在小说的布局,主要是以人物来带动主干与枝叶的铺垫与展开的,纵横交错之中,自然会吸引人们对各种人物命运以及结局的最大关注。
尽管古镇的风貌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人们的内心就像波浪在随时涌动。有的人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有的人却甘于堕落,好事不做、坏事做绝,有的人则沉湎于及时行乐中。殊途的选择为每一个人自然而然量身打造了最终的方向。这个时期,国内形势风起云涌,古镇当然不能置之度外。比如,如果能搞到紧俏的药品,无疑就是一个很赚钱的买卖,而对另一人来说,或许由此就可以暗地里获得救治新四军伤病员的救命药了。作家的细腻笔墨,惟妙惟肖,将各色人等刻画得入木三分,一扫“好人必然是‘高大上’的刻板形象,坏人必然是‘贼眉鼠眼’的猥琐样子或‘穷凶极恶’的残忍模样”等弊端,大大增加了人物素描的可信度。
殊途的恩怨,一般与一个人的信仰、经历以及整个大环境等因素有关。有的人表面上看似不露声色,平平庸庸,实则在做着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人经商很有头脑,且一直做得风生水起;有的人谈不上大富大贵,却在慈善、扶正、回报社会上尽己所能;有的人镇霸一方,总是想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的人在温柔乡里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过一天算一天。所有这些,无不揭示了那个年代政治、社会和人物呈现的深刻背景,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而在具体的恩怨交缠中,主干与枝叶相互缠绕,将点点是非曲直或委婉或隐含或直面于读者,从而引起人们不断反思和共鸣。长篇小说的看点不仅体现于各色人等的交往上,还反映在有人或为理想、或为钱财、或为私情去奋斗抑或被其所困中。朋友之间的真情无价,小人狡诈的道貌岸然,均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宛若正面对面地进行着交往、交谈、交锋乃至逢场作戏中。同时在对卖笑行业的相应描写里,并不是白描式地无遮无掩,一览无余,而是或明或暗地体现在男女灵魂的交融、对话的沟通、心灵的震颤上。于是,原本很难写得透彻、写得自然的男欢女爱、欢场游戏等,就有了为情节的发展而袒露心声的真切。
长篇小说《殊途恩怨》,折射出的是那个年代古镇的原汁原味,特别是各色人等的台前幕后,拥有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百姓生活的丰富元素,对于许多人而言无疑有着耳目一新之感。情节的精心设计、各种妙不可言的铺垫令人叫绝,且最后都能够得到最合理的结果。也就是说,它们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因而常常容易激发起读者的强烈阅读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