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彦宁 陆烨波 记者 曹佳慧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人民法院肩负着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责任,如何充分发挥法治优势、人才优势、地利优势,并将其转化为护航乡村发展的巨大效能,是一张“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时代问卷。
近日,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金山区人民法院”)召开司法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新闻发布会,发布司法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审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及典型案例。
精准聚焦 把脉乡村振兴堵点难点
白皮书显示,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金山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的案件反映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纠纷情况。
家事案件调撤率较高,和谐家风不断形成。近五年,家事案件调解、撤诉率平均达64.61%。传统家庭内部矛盾有所减少,新增案件类型主要为离婚后财产纠纷、同居关系纠纷、婚约财产纠纷等。从涉案财产类型看,农村家庭财产更加多元。
暴力犯罪持续下降,总体治安形势向好。刑事案件数量稳中下降,犯罪结构也发生变化,严重暴力犯罪低发,醉驾引发的危险驾驶罪成为首要犯罪类型。涉金融案件涨幅明显,乡村金融环境更趋活跃。
生态环境违法犯罪低发,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据悉,金山区人民法院近五年受理涉环境污染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共379件。其中,涉环保犯罪99件,2020年以来呈减缓趋势,但涉野生动物资源犯罪较为多发;环境资源类行政案件呈回落趋势,每年稳定在20至50件左右。
涉土地案件数量变化稳定,流转程序较为平稳。近五年,金山区人民法院受理涉土地流转案件207件,占涉农案件总数28%,历年收案数量稳定在50件上下,主要案件类型为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整体而言,涉土地流转案件调撤率较高,约57.42%,反映农村土地流转推进过程较为顺畅平稳。
涉邻里纠纷案件数量整体下降,和睦风俗不断形成。共受理相邻纠纷案件124件,案件数量波动下降。相邻纠纷案件调撤率较高,年均为66.12%。
能动司法 书写护航乡村振兴“金山答卷”
白皮书介绍,在着力抓好案件审理的同时,金山区人民法院找准司法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为老百姓“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提供有效司法助力,打造形成了可概括为“五版”举措的工作名片。
定制乡村振兴司法服务“金山版”。融入金山战略定位,持续出台贯彻“南北转型”战略要求18条举措、“护航湾区”18条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推出乡村振兴专项行动计划。融入金山区位优势,建立上海首个跨省“小三角”协作执行机制,创新“毗邻党建”上海法院党建创新案例,同频共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落实。
探索乡村社会治理“品牌版”。发挥人民法庭贴近乡村布局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一庭一品”乡村治理工作品牌。亭林人民法庭创新“屋里厢法庭”工作品牌,工作案例入选最高法院第五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提供乡村生态建设“模范版”。作为全市四家集中受理环境资源案件的基层法院之一,审结多起首例性案件,一起涉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案入选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为全国法院类似案件处理提供指导。
助推形成乡风文明“升级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司法的教育、评价、指引、规范功能,审结系列典型案例,“疫情期间减免租金案”入选上海法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案例。
建设“解纷直通车”“赋能版”。在全市率先上线互联网“解纷直通车”综合法律服务平台,打造24小时全天候、全在线、全流程原创司法服务新平台。由各部门的资深法官和法官助理组成专门团队,一站式聚合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资源包,“直连”村居。
会上,金山区人民法院发布了10起司法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涵盖依法打击涉农职务犯罪,妥善审理涉土地流转、涉农产业保护、乡风文明建设等民商事纠纷,以及涉乡村特色执行工作,切实以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彰显了金山区人民法院践行能动司法的主动作为,精准反映了乡村发展趋势和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