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治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5月04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门口的“百姓菜园”让基层治理更有乡土味

  □严宸 记者 王平

  错落有致的篱笆墙里,田间小路阡陌纵横,一块块小菜地整齐排放,河畔的微风和田间的小路,让这块菜地更像是花园,田地里村民正手拿锄头在坌地,忙得不亦乐乎。这里便是浦东新区书院镇外灶村老百姓家门口的“百姓菜园”。

  今年1月份,作为外灶村在闲置集体土地处理上的又一全新探索,外灶村百姓菜园完成了整体结构的打造,正式投入使用。

  百姓菜园地处外灶村3组,位于白龙港和外灶老街之间,面积约为4亩,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这块闲置土地的利用和管理,成了摆在村委会面前的一大难题。

  事实上,早在2018年,结合美丽庭院建设,外灶村就通过队组评议会商议的方式,将村域内流转后的零星土地纳入管理,统一种植上红叶石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深受村民喜欢。针对该地的使用,考虑到村民的实际需求,村委会又一次召开专项队组评议会,与村民代表共同商议改造方案,最终决定将这块地方打造成菜园,供村民们种植蔬菜。

  在打造的过程中,整个菜园被一米多高的栅栏围了起来,在篱笆的装饰下,呈现了农村独有的乡土味道。位于老街的菜园入口处,是用茅草和木头等搭建起来的门头,上面写着“百姓菜园”几个大字。门头后面,是将整个菜园分为南北两个大区域的休闲长廊,长廊可以供村民们进行休憩,也能通过宣传展板科普每月可种植蔬菜的知识。在长廊的尽头处,还有一座同样用茅草和木头搭建的休闲亭,因为靠近白龙港,“风景这边独好”。而菜园里面最为重要的土地,则被整齐划一地切割成了一小块一小块,不同地块之间,除了用一条条墒沟进行分隔之外,南北向的一段段矮栅栏也使不同地块有了进一步的区分。

  目前,百姓菜园的日常使用和管理主体主要还是周边的村民。在部分地块前,已经插上了一块牌子,上面写明了某某某家庭,这也就意味着,这一地块由该家庭进行使用、打理。而这些家庭的产生,一般来自两个渠道。“一个,是老街边上的村民,为满足道路通行,牺牲了自家的一部分土地,这次就在百姓菜园里面认领一个地块作为置换。另一个就是租用,有需要的村民可以出钱租用地块,附近村民优先。”工作人员介绍。同时,外灶村也给予了这些地块认领人极大的自由度,除了规定“不能搭尼龙大棚”之外,村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种植相应的蔬菜。“原先这片是空地,多亏村里的规划,现在种些蔬菜,自给自足。”附近村民徐阿姨说。

  投入使用仅3个月,目前有12户已认领种植,百姓菜园里,青菜、花菜、蚕豆等时令蔬菜长势喜人……成了附近一道独有的风景。

  百姓菜园是外灶村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效举措,更是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基层治理新模式。下一步,外灶村将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让看得见的治理营造看得见的风景,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农村独有的生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浦东
   第04版:倾诉
   第05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06版:新主体
   第07版:农技
   第08版:治理
家门口的“百姓菜园”让基层治理更有乡土味
携手推进“检察服务乡村振兴”
中医药健康文化推广来到居民家门口
周浦商会“活动”忙 互取“真经”促发展
东方城乡报治理08家门口的“百姓菜园”让基层治理更有乡土味 2023-05-04 2 2023年05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