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王芳 文字:石路
情事
倾诉与聆听,都市与乡村的情感故事。请勿对号入座。(图文无关)
我是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女大学生,在城市工作也有好几年,充实、安然每天伴随着我在江的那头畅想美好。然而,有一次回乡,我看到村委会门口一张招聘乡村后备干部的启事,于是,心动的我毅然决然地打起行囊回到家乡。
◆我是一位80后的独生女,父母生活在郊区东滩,祖上皆以农为生,都是一个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从小在村子里长大,母亲说,因我活泼可爱,见人有礼貌,学习成绩又好,所以颇得大人们的喜欢。村上左邻右里都随父母亲切地叫我小芳。
那年,我高中毕业考取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成了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拿着乡邮员送来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我心里百感交集,总算熬出头了。邻里得悉这一喜讯后都说,这小囡有出息,将来肯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四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市区一家知名三甲医院当护士。第一天上班,当我穿上白大褂,戴上护士帽与医生一起查病房时,内心很激动。我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医护人员。护士工作虽累,尤其在三甲医院,但我还是很热爱这份职业,时常以南丁格尔誓言“终身纯洁,忠贞职守”来要求自己。在医院培养下,我进步很快,不但成了骨干,而且还入了党。
◆几年后,我经人介绍认识了同在老家的一位小伙,他叫小杜,与我同岁,也是一位大学生。他高考上的是科技大学管理专业。毕业后,没有留在市区,而回了老家,帮助他父亲一起经营一家饲料加工厂。小杜对我很好,他经常打电话叮嘱我注意身体,还不时给我寄来老家许多土特产,让我闲暇时解馋;有时他去市区跑客户很晚很累了,也不忘来看我。就这样,我俩相爱了。再不久,我们就步入婚姻殿堂。婚后,我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平时主要由公公婆婆带,我节假日休息就回家看女儿和丈夫,也一起看我父母,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
一次,我获批3天调休时间。我连忙收拾东西回老家。丈夫开车来接我。俩人一路观光,一路说笑,向家奔去。第二天,我们一家去看我父母。小车在乡野奔驰。几年下来,农村发展迅速,公路、河道、绿化、桥梁、路灯、大棚、住宅,到处给人崭新景象。来到父母家,见父母身体很好,我和小杜甚是高兴。父母许久未见2岁多的小外孙女,所以一进家门便又是抱又是亲,喜欢的不得了。
坐了一会儿,我和小杜到村里随便转转。来到村部,忽然看见一则招聘启事,上面写着村里要招聘一名后备干部。我上前仔细一瞧,我正好符合条件。而后,我一本正经地对小杜说,你看我回来怎么样?小杜说,你现在工作不要了?我说我是这样想的,此举,一来可以解决我们两地分居,尤其是今后女儿的生活照顾、教育问题,二来我本身就是在这个村里长大,情况也熟悉,若能应聘成功,也可为村里作点贡献。小杜没吭声。回来路上,他说,这件事还得慎重些。
我与父母说了,父母意思是只要我愿意,他们没意见。公婆那边,一个支持,一个反对。公公支持我。他说,现在回乡大学生多了,何况农村事业发展也需要年轻人去干。婆婆反对。她说,放着好好的大医院护士不做,回到乡下干,那这些年书不是白读了,专业又不对口。小孩的问题,我们会尽力的。
我劝说丈夫做做婆婆的工作。小杜在我的坚持之下,1天里便说通了婆婆。那天,我正式向村委会报名,并递交了招聘表。回医院后,我一方面继续做好我的护士工作,另一方面准备聘用考试各项事宜。过了两个月,我请假回去参加笔试。全镇这次共招聘村居后备干部10名,报名的有40多人。笔试后,我就静待佳音。一次,我上班不久,就接到父亲的电话,说我笔试通过了,一周后回村面试。
面试时,村里从小看我长大的老支书沈老伯问我,小芳,你是咋想的?我说,之前,我对农村工作不感兴趣,总觉得既苦又累,不适合我,现在,农村发展这么快,正是年轻人干事创业的好舞台。沈老伯见我这么说,频频朝我点头。镇上负责组织人事工作的干部随后又问了我几个问题,我都十分真诚地作了回答。面试很快结束了。辞去医院工作后,我也顺利地成为村里的一名后备干部。
◆我回村的消息在村里掀起不小的风波。有的说,放着大城市工作不干,回乡有啥出息;也有的说,肯定是有啥事,否则岂能返乡做回农民?各种猜测,让我也承受不少舆论压力。
在村里,起先我主要做一些整理资料、填写报表和上报各种信息之事,后来,我觉得除此之外,我得配合村里从解决农民当下面临的最棘手问题入手,这才是给农民最大的实惠。我与村里其他干部聊了自己的想法。
我村农户主要是以饲养长江口优质中华绒螯蟹苗为主。每年4、5月份,农户把购得的蟹苗入塘,到年底或次年初待蟹苗长到像手表般大后出塘,经各路蟹贩收购,销往南方大湖饲养。收购价格,基本上由蟹贩们来定夺,自己却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有时,这些蟹贩故意压低收购价格,使得养殖户损失不小。我父母也是养蟹苗的,其中甘苦自知其味。
于是,我向村“两委”提出在村里成立蟹苗产销联合体,由村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牢牢把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村支书认为我的想法很好,于是就决定由我牵头做这件事。接受任务后,我往一个一个农户家里跑,把村里的想法给大伙说明白。大家一听,都十分赞同。很快,东滩地区第一家蟹苗产销联合体成立了,我被农户们推选为理事长。
上任后,我就四处了解蟹苗市场信息,先后走访江浙皖等多地了解行情,同时也就此结识不少当地养蟹协会专业人士和大户。我跟他们说,以后优质蟹苗我可以直供给你们,没有中间环节,你们也可以来我们处现场考察。他们也知道,东滩蟹苗具有一定知名度。当年底,在我的努力下,一些外地养殖大户纷纷来东滩订货,蟹苗价格也比原先有一定提高,农户们从中获益不少,饲养面积多的农户,一年就比原先增收好几万。村支书对我说,你为村里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
随着乡村林业发展,林下经济可是一条不错的致富路。于是,我几经琢磨,又向村里提出开辟饲养特种家禽的想法。村支书及“两委班子”成员纷纷赞同,还夸我点子多。我经过网上搜寻,并向市农科院动植物研究所有关专家请教,从南方某地引进一种颇具野性的鸡种,它环境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能飞善跳,就像一个著名小品中说的那样,是“公鸡中的战斗机”。鸡苗引入后,农户踊跃参加。我还请市县饲养、防疫专家现场来指导。过一段时间后,我顺势又在村里成立了特种家禽生产饲养合作社。东滩林下鸡,在短短几年间,迅速拥有一定量产市场,除大批进入宾馆酒店、超市大卖场外,也源源不断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东滩地区民宿业主们都把这一“飞鸡”作为招牌菜向游客作推介,深得人们好评。年底合作社分红,看着大伙领着一沓沓钞票,我心里感觉没枉费力气,我也能为乡里人带来幸福的生活。
一次,有一个在市科研机构任职的朋友向我推荐他的一项发明专利——家庭健康多功能测定仪。这个产品能同时对人多项健康指标进行测定,市场前景看好。这位朋友愿意以专利入股,并负责技术培训与指导。正好村里有所闲置的旧校舍,把它利用起来,再在银行贷些款作为厂房装修和设备投入,这样的话,厂子就可以转起来了。不久,这个计划在我努力下也实现了。村里一部分富余劳动力的问题得到解决,产品经过数次试验后也终于投产。产品出炉后,果不出朋友所料,市场反响不错,订单越来越多,效益也愈发好起来。
3年后,村委会换届,我被村民们一致选为村主任。一年后,村支书因年龄关系退下来,他向组织上推荐我为新一任村支书。
◆工作是越来越忙,好在我丈夫及家人特别支持我工作。许多村民也对我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说,别看小芳是一个姑娘家,干起事来特别有股劲。这几年,村里公路修了,河道淤泥清了,节能路灯安装了,文化活动室开办了,村民公园建起来了,变化真是不小。全村1000来户农户,如今生活已家家富裕奔小康。
夜色下,我在家想,回乡这条路算是走对了,赶上了好时候。这些事也让我特有成就感。想着这些年村里的发展,虽然变化较大,但与先进村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那次,我参加县上“三农”工作大会,县委县政府要求我们在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同时,要大力促进乡风文明,创建“五美社区”。
一番筹划后,我主持召开村“两委”扩大会议,大家一致认为,从文化建设入手,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同时通过评比“五好文明户”,以此推动乡风文明发展。说干就干。于是我提议,村里组建文艺小分队,把那些有文化、会吹拉弹唱的人组织起来,编排各种民间文艺节目,每月进行演出;小分队成员,每月村里发补贴,鼓励他们多创作、多表演,充实农家精神生活,宣传弘扬正能量。另外,由村党支部成立“五好文明户”领导小组,制定标准,每月会同各生产队进行检查评比,凡是被评上的家庭,村里进行统一奖励。
一石激起千层浪。农户们积极性顿时被激发起来。每月村里“文化集市”热闹非凡,歌舞、小品、戏曲、朗诵、器乐表演,让大家看得津津有味;每月“五好家庭”评比,使更多家庭和睦相待,移风易俗,文明有礼,环境整洁,整个村子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半年后,县里宣传部门知道后,特地前来总结经验推广,我也因此被评为市、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一晃,我回到村里已有五六年了,走在村中心宽阔大道上,看着两旁鲜活灵动的景致,我心里又在萌生明天灿烂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