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浦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献给傅雷诞辰115周年
全民“兔”击 活力合庆~~~
2023年05月04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参观傅雷在周浦的旧居
——献给傅雷诞辰115周年

  □凌彬

  傅雷,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今年(2023年)4月7日,是傅雷先生诞生115周年纪念日,我们于4月2日,参观了位于周浦镇东大街50号的傅雷旧居。

  傅雷在周浦的旧居

  说起傅雷的故居,大多数群众不是最清楚,因为他们对故居、旧居的区别搞不清。故居一般为当事人的祖父母、父母等祖辈世居之地,而且是当事人出生之地。旧居,是当事人曾居住过一段时间的房屋,一般属租借或买卖。

  现在通常所说的“傅雷故居”是指傅雷的出生之地,1908年4月7日,傅雷出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渔潭乡(曾为下沙乡),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王楼村的傅家宅。

  1912年,因家中变故,傅雷父亲逝世,傅雷母亲携全家(除傅雷与母亲外,还有账房、奶妈母子、保姆六人)离开了南汇渔潭乡西傅家宅,搬迁至周浦镇东大街50号的曹家厅的西厢房,这是他家向曹姓东家租借的。当时傅雷4岁,一代翻译巨匠傅雷在周浦镇东大街50号生活了整整十五年。这便是傅雷的旧居。

  傅雷的另一处旧居是上海江苏路284弄5号。这可能是1932年后,傅雷结婚后租借的。

  2019年7月6日,经过大半年的修缮,傅雷在周浦的旧居得以开放,他们居住在曹家厅的西半埭(浦东方言,埭特指房屋的一半或全部),曹家住东半埭。

  现在傅雷在周浦的旧居是事后仿造的,原来50号住房现在还保留着,但是十分陈旧和狭小,周边都在动迁。现在建的是客堂和东厢房白墙黛瓦,天井是房板侧铺的,给人一种美感。天井内栽有一株杮子树和一株桂花树,象征日子红火、香飘满家。天井前的照壁富有特色,上书“傅雷旧居”。

  傅雷的童年是孤单的

  整个客堂全是图片和说明,从傅雷出生到求学,从赴法留学到回国专事翻译,从辉煌成绩到遭受迫害到平反昭雪, 以及傅雷的作品手稿。

  傅雷的童年是孤单的,住到周浦后的当年,母亲即请账房陆先生教四岁的傅雷认字。七岁时,邀请老贡生傅鹤亭讲授四书五经,另外请人教英语和算术。五四运动爆发后,母亲受新思潮影响,送傅雷到小学读书。十一岁,傅雷入南汇县立第三公学(今周浦镇小学)。十二岁至十九岁在上海市区读书的八年间,傅雷几乎每周都会回周浦的家。1921年,傅雷考入徐汇公学,傅雷原名叫怒安,因其出生时哭声如雷,所以易名雷。

  1924年,傅雷被大同大学附属中学录取读高中。1927年12月30日,傅雷告别亲友,乘坐法国邮轮“安德烈·勒邦”号起程去法国。在周浦旧居居住了19年的傅雷终于怀着独自求学、生活的目标,登上去西洋的轮船。

  工蜂般的西洋求学

  大家都知道,蜜蜂中的工蜂是最勤劳的,担负着蜂群中任务最繁重的工作,如除采集花蜜、花粉,酿制蜂蜜,哺育蜂儿。而我们的大翻译家傅雷如同工蜂般不知疲倦地学习西方语言和文学。

  他最精通的是法文,同时专攻英文,而且在到达巴黎的当年就试图翻译法国作家的小说。他也去过瑞士,但时间相当短暂。回到巴黎后,傅雷就开始大量创作自己的原创作品,翻译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和其他作家的作品。

  他一生著名的原创作品有26部,翻译法国著名作品近40种,其中巴尔扎克的占15种,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同时,他还翻译了部分英国作品。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辑录为《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瞩目。

  傅雷先生一生译著丰硕,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可能得罪了一些人,因而在“文革”之初就遭受了迫害。

  美满的家庭

  傅雷在法国一共待了三年,到1931年8月中旬,傅雷与刘海粟一起乘“香楠沙号”轮船归国,1931年9月傅雷返抵祖国,担任刘海粟为校长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办公室主任,兼授西方美术史、法语。应中华书局邀请负责出版《世界名画集》,编选《刘海粟》专辑,特作论于卷首。

  1932年,与表妹朱梅馥结婚,组成了家庭。朱梅馥是个东方型而受过新教育的女性,她体贴、文静、好客,几乎集结了中国女性标准的美德。他们两人性格上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结合成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二人育有三子:长子傅聪、次子傅敏,傅聪之前还有一子夭亡。

  她是“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能干的主妇”,她是傅雷的“秘书”——这是杨绛(中国著名女作家)女士的评价。

  “他妻子之为人个性不但是他所需要的,也是最理想的,可以说他的一切没有朱梅馥的支持就无法实现”——这是刘海粟(中国著名画家)的明察秋毫。

  “她是无名英雄。没有妈妈,就没有傅雷”。——这是他们的儿子发自肺腑的心声。

  可是朱梅馥不在乎这些,只是以崇拜、满足的目光凝望丈夫、聆听丈夫、信服丈夫,尽管她可能并不完全懂丈夫那些精神要义。可是,有什么关系,她只要看着这个男人,爱着这个男人,就已经足够。

  (注:部分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和傅雷周浦旧居,特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浦东
   第04版:倾诉
   第05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06版:新主体
   第07版:农技
   第08版:治理
参观傅雷在周浦的旧居
浦东合庆镇第六届运动会体现“现代城镇”成果
东方城乡报浦东03参观傅雷在周浦的旧居 2023-05-04 2 2023年05月04日 星期四